人民网
人民网

原来,你是这样的安溪!

2025年04月11日10:55 |
小字号

戴云山脉下,晋江源头西溪千年奔涌,孕育出一方沃土。安溪,这座被茶香浸润的千年古邑,始终澎湃着与时代共振的强劲脉动,“安溪人待客茶当酒”的质朴情怀,“靠自己骨头长肉”的拼搏意志,“无钱也敢挖龙门洞”的开拓精神,早已熔铸成茶乡的精神图腾。这些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驱动着安溪在新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续写“爱拼敢赢”的壮阔篇章。

人文底色铸就城市气质

安溪置县千年,文化血脉如晋江源水奔流不息。安溪铁观音就是在千年时光中沉淀为最厚重的文化基因。

安溪铁观音,“一茶蕴三香”,作为乌龙茶半发酵技艺的集大成者,其拥有“清香、浓香和陈香”独特三重境界,在茶界独树一帜,成为茶中珍品。

安溪铁观音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光阴流转,安溪以茶为卷,以文化为墨,以科技为笔,续写着安溪铁观音的传奇。从锄头开山到高科技智慧管理茶园,从“一担茶叶换盐米”的市井烟火到香飘万里、享誉全球,从宋元刺桐港的帆影茶香到茶界“双世遗”桂冠,这盏茶汤已然成为链通古今的精神纽带。

安溪不仅因茶而闻名,更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成为名茶与非遗技艺的历史传承之地。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竹藤编绝活、毛笔制作技艺、成珍桔红糕制作工艺等数十项非遗技艺灿若星河,与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安溪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茶香氤氲处,滋养出千年茶都的“一城三香”:茶香、书香、心香。茶香是安溪的根脉,书香是安溪的底蕴,而心香则是融在安溪人血脉里向上向善的精神信念。“三香”交织成安溪独特的气质密码,既是城市的精神坐标,亦是茶乡儿女的生命信仰。

3月19日,安溪籍“爱心妈妈”陈惠林在福建协和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香港患者点亮生命曙光。这份跨越山海的大爱,恰是“心香照世”最生动的注脚。

正如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所言:“安溪这座城市因为有温情有人情,所以令人有心情有感情!”茶乡安溪,正以“三香”交融的文明丰碑,书写着物质与精神共荣、传统与现代交响的隽永篇章。

这份温暖人心的大爱是安溪“心香”的生动体现,而在晋江源水的滋养下,崇文重教的精神同样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先县令詹敦仁“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的赤诚;名相李光地“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的家风;“秀甲东南”“名冠八闽”的安溪文庙等,共同铸就文明传承的基因密码。

安溪文庙。安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安溪文庙。安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日安溪,崇文之风愈炽:县乡各级党委奖教助学政策频频,各级各类教育促进会筹集巨资奖掖英才;李尚大、李陆大昆仲,施金城等爱心侨胞慷慨解囊、捐资兴学;从庄希泉、罗豪才等政界领袖,到陈火旺、陈志坚等科学巨擘,安溪儿女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

爱拼善赢解码跃升历程

在崇文重教传统的熏陶下,安溪人才辈出。而在经济发展的征程中,安溪人凭借“爱拼善赢”的精神,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走在安溪的街头巷尾,《爱拼才会赢》不仅唱出闽南人的心声,更是安溪大地的奋进号角。

曾几何时,茶农守着万亩茶园却难解生计之忧。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代代安溪人以“敢向石头缝里种金叶”的倔强,用“靠自己骨头长肉”的精神,以“一叶兴百业”的智慧,从茶山走向世界,从茶业到藤铁家居工艺业,再到光电产业,在“无中生有”中拓出多个百亿产业版图,走出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安溪路径”。

八马茶业茶山基地。安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八马茶业茶山基地。安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八马茶业正是这传奇的鲜活注脚。作为安溪县民营企业代表,八马茶业赓续300年制茶基因,历经30年精耕细作,在传统茶业与现代化市场的碰撞中破局求变,创新开发“赛珍珠”等茶系列,成为中国茶产业领军品牌。

“安商骨子里刻着滚石上山的勇气、老牛爬坡的韧劲和爱拼敢赢的拼劲,哪怕市场浮沉如茶汤起落,也从不服输。”该公司董事长王文礼说。

近年来,安溪民营企业步入发展攻坚期。敢闯敢拼的安溪人以“安商精神”为引领,创新推出“园区经验”改革样板,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精准破局,聚焦茶业、家居工艺、建材冶炼建筑、食品、光电、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健康卫品等“八大产业链”靶向发力,通过政策赋能、要素聚合、创新驱动,走出一条突围跃升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安溪将传统产业视为必须坚守的“老家底”,其发展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转型,安溪不仅发射了铁观音遥感卫星,还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持续夯实传统产业根基。与此同时,新兴产业正成为安溪破局求变的“新引擎”。在光电、信息技术、空天、影视、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新兴产业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半导体照明产业更是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一“老”一“新”两大产业协同发展,共同谱写着安溪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面向未来,安溪正以“二次创业”的魄力抢滩布局光子量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以善谋善为之姿激活“新动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并进,共同谱写安溪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最有力见证。统计显示,安溪县民营企业总量突破3.39万家,其中规上企业达1381家,注册资本总量逼近千亿大关至955.98亿元。产业转型成效尤为显著,2024年茶业、藤铁家居工艺、建材冶炼、光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已呈并跑态势,产值均超百亿元,驱动全县GDP实现6.6%的稳健增长,县域综合实力历史性挺进全国百强县前50强。

“民营企业强,则安溪发展强。”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的话,道出百万安溪人的发展共识。这座以“爱拼敢赢”闯出铁观音传奇的闽南县域,正将敢为人先的基因注入新时代发展密码——把“拼”字刻进产业链条,让“赢”字写满创新答卷,推动安溪在新一轮发展比拼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民生工笔勾勒幸福图景

安溪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安溪人的生活却深谙“慢哲学”。

去街头品尝四物番鸭汤、湖头鸡卷等美食,上茶馆与三五好友“泡茶话仙”,到影剧院看一场安溪高甲戏,在凤山上俯瞰城市夜景……这种“慢”生活节奏便是安溪人特有的幸福感。

凤山绿道。黄东华摄

凤山绿道。黄东华摄

把日子过成诗,是安溪人的生活智慧;将民生绘成画,是执政者的永恒追求。

就业创业春潮涌动。“青Xi聚才”行动等政策引凤还巢,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架设就业金桥,精准匹配劳动力市场供需;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托起灵活就业人群需求。“十四五”以来,安溪扶持自主创业人数6000余人,引领大学生创业人数2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超4万人,一个个梦想在安溪生根、开花。来自西安的“新安溪人”、茶科网产业园运营总监雷荣的经历最具说服力:“这里既有传统的产业根基,又有先锋的创新生态,是创业者梦开始的地方。”

城乡共美画卷渐次铺展。创新“城市管家”管理模式,市政公用设施管护维修快速反应;实施“抓城建提品质”项目198个,完成2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湖头环城路网贯通南北,龙门大桥拓宽发展通途,国道G358线虎邱至龙涓公路开工建设……安溪正以“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为引领,处处演绎着城乡双向奔赴、各美其美的共生辩证法则。

综合立体大交通(大三环)东三环、高速安溪出口路网建成通车;完成700公里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全县93%建制村通了双车道……俯瞰茶乡大地,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犹如丝带,串联起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科学引进教师,精准实施教师培养计划……从“教育短板”到均衡发展和特色教育的“花开并蒂”,安溪教育如一轮旭日冉冉升起。

创新机制推动县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在全省县级医院率先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实现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病人不动医生动”“医生病人双下沉”的目标,群众幸福指数日渐攀升。

官桥驷岭村长者食堂。黄东华摄

官桥驷岭村长者食堂。黄东华摄

与此同时,安溪关注“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推进养老机构、长者食堂建设,实现老有所养;普惠托育点如春笋破土,“幼有善育”惠及千家万户。

青山抱翠,云霭烹茶;石径盘桓,古厝栖霞;蓝溪漾碧,舟载春华……山水茶都四季如诗,处处浸透“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笃定。人们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奋斗的方向,品尝幸福的味道,一个个逐梦、筑梦、圆梦的故事交织成锦,绣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安溪的锦绣长卷。(吴梅珍)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