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保护管理建设合力 武夷山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加速跑”

武夷山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有“植物宝库”之称。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成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关键“指南”。为此,人民网专访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三级调研员黄智敏。
主持人:您认为《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施行,对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黄智敏:这部《条例》以武夷山自然生态系统及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为核心,为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和传承优秀人文资源构建了严密的法制保护体系。
首先,强化了法治根基,明确了保护职责。《条例》的施行,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一方面,《条例》明确了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和保护措施,使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条例》建立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明确各级政府和机构的保护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其次,优化了分区管控,严格了禁止性规定。《条例》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状况,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差别化分区管控。同时,明确规定了国家公园内禁止设立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禁止开发或者变相开发房地产等损害或破坏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核心区域的生态系统,同时合理利用一般控制区域的资源。
再者,促进了绿色发展,深化了科研监测。根据《条例》,我们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将继续建立健全特许经营制度,推动绿色生态产业提质增效,逐步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绿色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继续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构建大数据平台和“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
此外,《条例》鼓励国家公园所在地各级政府统筹处理生态保护与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合理建设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和特色小镇,加强国家公园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公众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三级调研员黄智敏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陈永整摄
主持人:随着《条例》正式实施,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将如何用好法治手段,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每一片山林”?
黄智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关键一环。在《条例》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细化保护措施,明确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和标准,确保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非法占用资源等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其次,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绿色发展。依据《条例》的要求,我们要科学规划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明确各区域的具体管理措施和限制条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各项规划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防止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对于因生态保护而受到限制的地区和居民,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再者,要推进生态修复和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受损的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建立健全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防止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提升科研监测水平和社会参与度,同样意义重大。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科研监测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研究解决生态保护中的重大问题,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推动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工作,通过提供就业和培训指导、举办讲座展览、组织体验活动等形式,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保护国家公园的“民间卫士”。
当然,我们也要加强区域协作和执法联动。与江西省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共同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的执法、司法联动,合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共同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每一片山林”。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三级调研员黄智敏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陈永整摄
主持人:在促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方面,《条例》有哪些创新性的规定或政策支持?
黄智敏:《条例》主要从理顺管理体制、规范规划建设、强化保护管理、促进发展共享、闽赣协同治理、落实法律责任等6个方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治理保护工作作了明确规定,适应了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
一是夯实了发展共享根基。《条例》专门设立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发展共享制度,激励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社会参与的方式、渠道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志愿服务、捐赠、认领等多种形式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建设。
二是激活了特许经营效能。《条例》倡导构建并完善特许经营制度,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注入动能,助力其实现品质提升与效益增长。
三是强化了机制创新。《条例》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实行差别化分区管控,并提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明确补偿对象、标准、方式和资金来源,确保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保障原住居民和周边社区的利益。
四是赋能文化传承“新活力”。《条例》强调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水平。
主持人:您认为《条例》将对解决跨省域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黄智敏:作为国家公园范畴内全国首例省际协同立法成果,《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与《江西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紧密呼应、协同发力,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联合保护、共同管理以及成果共享搭建起坚实桥梁,打造了省际协同立法典范。
一是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协同顺畅。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省际协调机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解决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高管理效能。
二是管理机构间协作进一步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将与江西省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包括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科研监测平台的融合、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评价和修复等,共同提升保护水平。
三是加强政府及管理机构间多维协作。除了管理机构之间的协作,两省的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也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森林防灭火联防、执法合作以及应急救援等,确保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安全。
四是强化司法协作与法律服务。两省司法机关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司法协作机制,加强法律服务协作,强化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维护国家公园的法治秩序。
五是推进人大协作与监督。两省人大常委会也将通过联动协同的方式,加强对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促进国家公园的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感谢黄智敏调研员的解读。相信有《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的法律支撑和社会各方的相向而行,武夷山国家公园必将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美丽中国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您的分享,各位网友,再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