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建营商环境创新改革故事③
一座山区县的产业“蝶变”之路

4月,福建永泰,漫山遍野的青梅树结满果实,阳光下闪烁着诱人光泽。
而在不远处,梅百华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同样一片红火。“目前1号厂房的100个腌制池已完工,预计可腌制七千吨青梅。”福州梅百华文旅公司副总吕华伟说。
永泰县城全貌。永泰县委宣传部供图
永泰全县青梅种植面积6.1万亩,素有“中国李梅之乡”的美誉。随着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青梅产业的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永泰县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优化服务,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从“散、乱、小”向集群化、现代化转型,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体系的持续迭代升级,催生出多维度的显著成效:2024年,永泰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93亿元,同比增长5.8%。同时,引入59个优质项目,落地129个楼宇经济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破局:率先进行“多证合一”改革试点
在永泰晟源纺织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车间内,机器轰鸣、纺锭飞转,自动接头机器人穿梭其间,识别断头定位,并自动连接线头、复位。
这样的繁忙场景,在晟源纺织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处处可见。
企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礼包”。永泰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张世金告诉记者,早在2022年,永泰县率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多证齐发”改革试点,通过时间平移,靠前服务,指导企业提前编制相关材料,只要材料齐全,就能多个环节同步并联审批,实现企业当天进场施工。
在审批流程中创新,架起了平台方流程推进和企业自身建设的桥梁,从企业角度出发实现“多证齐发”,被列入福州市十大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永泰成为福州首个“多证齐发”落地实践案例。
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纺锭飞转。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永泰县政府支持力度大,公司一次性拿到了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签约后,政府专门成立项目指挥部部署建设工作,施工过程中,每周开会现场解决问题。”福建晟源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芷欣表示,公司在2022年10月底拿到许可证后开工,2024年2月完成厂房建设并投产。这样的服务让公司真切地感受到了“永泰速度”。
项目建成后,将年产10万吨新一代功能性纱线及精品混纺纱线,预计达产后年销售额25.25亿元。
从建设工地的繁忙施工到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从蓝图规划到项目落地,永泰处处上演着“争要素、争时间、争效益”的生动场景。
自去年起,永泰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做强李梅、建筑、服装、纺织、水业、文旅六大产业,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县谋划推进265个重点项目,全域旅游三期等70个项目开工建设,帮利茶业一期等55个项目顺利竣工。产业的蓬勃兴起,正成为驱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创新:打造“统购统销”发展新范式
永泰县是福建省青梅主要产区之一,年产量7万吨。
近年来,永泰“以梅为媒”大力推动青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连招引青梅龙头加工企业梅百华、梅满天下落地永泰,稳定青梅收购价格。同时,引进优良青梅品种,推广青梅绿色高优栽培技术,建成1个千亩青梅标准园、6个百亩青梅示范园,并连续多年举办李梅文化季。
永泰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振标表示,永泰按照“建设一批示范园、做精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再引入2—3家青梅加工龙头企业,以建设省内新的青梅种植、加工集散地为目标,将青梅产业培育成永泰首个“十亿产业”。
到了收获季节,梅果挂满枝头。永泰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稳定青梅市场价格,2024年,永泰成立青梅收购工作专班,按照“统购统销”模式,统筹推进青梅收购工作,设立集中收购点,以厂家直购模式,缩短中间环节,让利果农,为青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过去青梅收购价格低至几毛钱,如今最低能到1.3至1.6元。“统购统销”稳定了收购价格,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青梅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也“水涨船高”。
福建梅满天下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田雄杰说,“统购统销”让永泰青梅品质全面提升,口感、酸度、果实大小,还有加工产品质量,各方面都更好了,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永泰青梅这个牌子得到了市场认可,加工厂成品率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也更畅销。
依托自身“绿色家底”,永泰持续深挖绿色经济增长点,加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从卖青梅到生产青梅加工品和文化衍生品,产业模式也从单一青梅种植,升级为集生产、加工、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青梅经济”蓬勃兴起。
攻坚:用好政策组合拳激活全产业链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中,永泰打出“金融精准滴灌+赋能消费市场”组合拳。
在金融精准滴灌方面,永泰县政府引导本地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服务,并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其中,为提振产业上游信心,永泰农信联社投放统购统销专项信贷资金6400万元,同时,协助县委县政府推进青梅收购工作,在青梅集中收购点推出现金流转、二维码收款服务,畅通收购环节。
永泰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汪政义介绍,该举措带动县内青梅产业年交易流转量超3万吨,占全县市场交易份额二分之一,成功保障青梅价格稳定。同时,通过信贷支持,帮助青梅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工业园区内的5G智能控制中心。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在赋能消费市场方面,永泰县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瑜亮介绍,去年,线上线下“多管齐下”。线上,永泰召集服装企业开展电商培训,在数字产业园区设立电商服务中心,邀请专家指导,助力服装企业培育自有品牌,降低对外部平台的依赖。线下,在福州三坊七巷设立福州品牌特色馆,组织7家企业展销40多种永泰特色加工品;在上海南北市场开设“永泰家乡好物”品牌店,由企业运营、政府扶持。
此外,还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厦门九八投洽会等重要展会,推动永泰特色产品获得更多推广与认可。
随着一系列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永泰县的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扩大。立足自身丰富的资源禀赋,永泰县积极构建“生态+”绿色产业体系,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闯出了一条特色山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系列报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