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接待邮轮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万人次 厦门全面推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厦门4月23日电 (记者张萌)“截至2024年,累计接待邮轮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万人次,成为东南沿海知名的邮轮母港”“综合配套不断提档升级,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22日,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召开邮轮产业发展新闻通气会,介绍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和邮轮旅游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推动邮轮产业发展主要举措等。
通气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萌摄
通气会上,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任国岩介绍,厦门邮轮产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24年,厦门已累计接待邮轮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万人次,成为东南沿海知名的邮轮母港。其中,2024年共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9.4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82%、320%,位居全国邮轮港口第四和第三,特别是从厦门出发的“海丝”邮轮长航线备受青睐,热度持续走高。
今年以来,厦门邮轮旅游更是亮点纷呈。一季度,厦门市已接待“银海晨曦”等5艘次国际邮轮,外籍旅客超3000人次;4月,“爱达地中海”号在厦运营7个母港艘次,单月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9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4月23日还将迎来“爱达地中海”号与“蓝梦之歌”号邮轮双轮同靠,单日进出港旅客预计超7000人次。同时,根据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泊位预定情况,今年下半年,“蓝梦之歌”号邮轮8—10月将来厦运营20个母港艘次、“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在11月份继续来厦运营7个母港艘次。此外,“招商伊敦”号等邮轮也将挂靠厦门,进一步提升厦门邮轮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爱达·地中海号”邮轮缓缓靠泊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人民网记者 张萌摄
近年来,厦门市在完善邮轮港口设施服务方面不断发力,目前,厦门邮轮码头拥有3个专用泊位,不仅具备停靠22.5万总吨世界大型邮轮和同时靠泊3艘大中型邮轮的能力,还实现了岸电全覆盖,进一步激活邮轮绿色发展动能。今年4月,年旅客吞吐能力达80万人次的厦门邮轮母港新航站楼正式启用,其凭借更智慧、更高效的通关体验,单位时间通关能力提升50%,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欢迎;作为国内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邮轮码头,便捷的交通网络让旅客半小时内可抵达鼓浪屿、火车站、机场等主要景区和交通枢纽,有效串联起厦门丰富的文旅资源,邮轮旅客还可凭船票等乘船凭证享受部分景区优惠。
而在服务配套方面,厦门邮轮母港片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模式。如: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项目“海上世界”,集“船、港、城、产、游、购、娱”元素于一身,现已成为厦门城市新地标;首个闽南文化主题幻境公园“屿见闽南·时光幻境”将于5月全面开放,为旅客提供“邮轮+文化”的特色体验。
不仅如此,为营造良好的邮轮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厦门市围绕邮轮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诚意满满”的奖励政策和便利措施,从促进邮轮旅游业发展,到支持邮轮物供服务业发展,再到创新口岸查验模式等系列服务举措,各职能单位强化服务意识与协同联动,使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对邮轮产业的引导、扶持作用愈发显著。同时,依托正在建设的厦门航运要素集聚园区,该市也将配套出台产业园区政策,以吸引更多邮轮产业链企业入驻,加速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圈。
“加快把禀赋优势转化成邮轮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从而推进邮轮经济产业链发展壮大。”任国岩表示,将紧紧围绕建成厦门“国际一流邮轮母港”目标,进一步提升厦门邮轮旅游产品吸引力和邮轮客源组织能力,打造厦门邮轮母港品牌名片,“接下来,将通过推出更多特色航线、持续优化口岸服务、吸引全球邮轮公司深度合作等,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当天的通气会上,厦门市文旅局、湖里区政府、厦门邮轮母港集团、上海蓝梦国际邮轮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促进邮轮旅游与岸上旅游衔接、厦门航运要素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邮轮母港,以及下半年航线特色亮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