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弘扬嘉庚精神 提升双拥品牌

驻集某部开展“知心姐姐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带来国防科普知识。集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清明节期间,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国旗班祭扫鳌园。记者 黄晓珍摄
集美区举办随军随调家属岗位安置对接会。集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沿着厦门大桥走进集美,嘉庚故里的优美风光和厚重底蕴展现眼前:龙舟池畔,成排连片的精美嘉庚建筑群落巍然矗立;嘉庚路两侧,集大航海、华大华文学院传来书声琅琅;归来堂前,陈嘉庚先生铜像目光如炬,凝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作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的故乡,厦门市集美区以嘉庚精神为灯塔,将其“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内核融入双拥工作血脉,形成独具特色的双拥品牌,取得一系列亮眼成果。
近年来,集美区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动双拥创建工作,用实际行动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获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并连续八届获得“福建省双拥模范区”称号。
延续嘉庚血脉 双拥工作更有灵魂
陈嘉庚先生一生心系家国,抗战期间组织南洋华侨捐送巨款支援前线,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培育救国英才,毛泽东赞誉其“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种爱国拥军的精神,在集美区代代传承,成为双拥工作的灵魂。
走进陈嘉庚纪念馆,“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展通过404帧图片、434件实物展品,生动展现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纾难救国的壮举。馆内常设“嘉庚精神与双拥”专题展区,展示他为抗战将士捐赠药品、组织南侨机工回国服务等故事。
每年清明、“八一”,驻军官兵、退役军人、青少年学生都会来到鳌园、兑山烈士陵园敬献花篮,集美因此形成“万人祭英烈”的传统。
国防教育入校 点亮教育拥军品牌
集美辖内院校多、驻军多,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嘉庚先生说过‘教育为立国之本’,集美区将嘉庚精神融入双拥工作,打造‘教育拥军’品牌。”集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
在区委宣传部、区双拥办等单位共同推动下,集美区深化军地校联动,成立集美区高校国防军事社团联盟,首批共有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五所院校加入;充分发挥退役大学生引领作用,举办“爱我国防·强国复兴有我”演讲比赛和射击比赛,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校新生军事训练,上好“新生入学国防教育第一课”;充分发挥陈嘉庚纪念馆、鳌园、集美中学李林园、兑山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宣教作用,切实把“家门口”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国防教育的“活教材”。
自1991年起,驻集某部每年选派优秀女军官、女战士为孩子们进行国防教育科普,开展“知心姐姐进校”活动,34年历经16任32位的“知心姐姐”,成为军地重点培育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集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紧密联合辖区14所中小学与驻军结对共建,蔡林学校、灌口小学2所学校获评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集美中学开设“嘉庚班”“诚毅班”,邀请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将嘉庚故事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
集美区委宣传部创新宣教形式,指导辖区企业出品红色主题电影《华侨女英雄李林》并在全国院线上映,获得热烈反响;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工程,开展适配不同学龄段的课程体系,组织大、中、小学生参与国防主题演讲、红色研学,培养纪律意识和爱国情怀;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形成“学榜样、践行动”的社会风尚;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建军节”以及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策划主题宣传周活动,营造出满满的仪式感。
以青少年为重点,集美通过全媒体、立体化的传播方式,培育“未来一代”的国防意识,用红色文化和强军故事凝聚精神力量,推动国防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从“阶段性活动”变为“常态化浸润”,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共绘发展蓝图 军民同心鱼水情深
在集美,双拥工作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参与、处处有爱”的双拥生态。
挖掘嘉庚资源,推动文化双拥。集美区连续多年举办“嘉庚杯”篮球、乒乓球赛,军地同场竞技,增进友谊;组织“庆八一军警民”乒乓球邀请赛、“爱国拥军”暨军地校“青年友好杯”羽毛球邀请赛、爱国共建军地同行·“星光杯”双拥赛等活动;支持驻集部队建设文体球场3个,修建篮球场和环形跑道等;区文化馆组织文艺小分队赴军营演出,创作《嘉庚颂》《强军战歌》等双拥主题作品,累计演出十多场。
凝聚军地合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驻集部队帮扶后溪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双拥示范农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万多元;退役军人蔡景仑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帮助50余户农户实现农产品直销。四年来,驻集部队为福建、江西两省扶贫400多万元,驻集某部为江西省精准扶贫投资200多万元,其中援建涉及6个扶贫项目和1个乡村振兴项目。
关爱老兵,情暖退役军人。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法院设立“老兵调解室”,由退役军人担任调解员;与区检察院联合建立军人法律援助机制,探索维护军人合法权益新路子。三年来,“老兵调解室”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法规咨询90多人次,成功调解涉军人、退役军人纠纷6起,提供各类合同纠纷、房屋征拆、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律服务,挽回近300万元的经济损失,真正让老兵“事心双解”。
展望
实施“双拥工作提升工程”
站在新起点,集美区将以厦门市荣获“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契机,深入实施“双拥工作提升工程”:深化“智慧双拥”建设,实现政策查询、诉求办理、志愿服务“一网通办”;创新“双拥+”模式,推动双拥工作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科技创新深度结合,打造“双拥+产业”等特色品牌。
链接
政策保障 落实“优待尊崇”
集美区将嘉庚先生“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转化为双拥工作的务实举措,构建起“党委统筹、军地协同、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在解难帮困上体现温度,将对退役军人的优待尊崇落实在行动中。
●保障精准化:建立随军家属就业“双清单”机制,四年累计接收安置转业军官45名,安排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51名,安置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76名,发放补助金8000多万元。现有在职军属教师86名,兵教师23名;培育“兵支书”12名,退役军人进社区两委及专职后备共计82名。四年来,共协调375名军人子女就近入读优质学校,举办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12场,帮助41名军属实现就业,让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无缝对接,以“后方无忧”助力”前方无畏”及优抚对象。
●优抚优待体系化:出台立功受奖官兵奖励办法,对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官兵给予2000元至20000元奖励;积极参与厦门市慈善总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设立,集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国企注资30万元,关爱帮扶26名退役军人。
●科技拥军常态化:依托辖区16所高校成立“科技拥军专家库”,2024年组织专家进军营开展无人机操作、网络安全等培训10余场,为部队解决技术难题几十项。
●推动“双拥进企业”:福建广电网络集美分公司、福建瀛坤(集美)律师事务所等企业设立“退役军人驿站”,为官兵提供免费通信、餐饮优惠、法律服务。2019年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单位宝象红星美凯龙公司落地集美新城后,多次慰问驻军和辖区退役军人,捐资捐物总额达100多万元。在常规服务驿站建设基础上,先后与普标科技集团、厦门国贸高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增14家特色退役军人服务驿站。(通讯员 朱冬生 陈怡婷 记者 应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