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农民白天握锄头、夜晚执画笔

梅月书画院里的书画爱好者正在进行创作。人民网 苏海森摄
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梅洲乡,五月的夜晚,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凉意。
吃过晚饭后,60多岁的吴昭平一边催着老伴上楼帮他取前天就收拾好的几幅自己最近创作的书画作品,一边发动摩托车,准备赴一场书画交流的邀约。
吴昭平是一名油漆工,也是一名书画艺术爱好者。忙完白天的活儿,他总喜欢写写书法、作作画,与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交流。
“老吴,又要去搞大创作啦。”车行驶在宁静的乡道上,吴昭平不时向路过的熟人点头微笑。
书画爱好者们正在创作。人民网 苏海森摄
“来看看我刚写的字,提点意见。”到达目的地,刚停好车,同是书画艺术爱好者的吴智文便过来拉着吴昭平进屋。
此时,夜色正酣,这处名叫“梅月书画院”的小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热闹起来——在画室里,不少人围着长桌,弯着身子认真创作,不一会儿,一幅幅书画作品“新鲜出炉”。在茶屋,大家一边品着茶,一边就书画艺术“高谈阔论”起来。在展览室,书画作品挂满四面墙壁,几幅书画作品在地板上并排铺开,一群人各抒己见。
一名书画爱好者正在创作。人民网 苏海森摄
据悉,梅月书画院成立于2016年,由民间发起,是福建省首个农民书画院,也是梅洲乡的综合文化站,建设有农家书屋、画室、展厅等配套设施。
“乡亲们出财出力,都很支持书画院的建设。”梅月书画院院长吴达辉表示,书画院为村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书画艺术交流平台。
在梅洲乡,书画艺术传承已久,笔墨丹青早已融入百姓日常。这里的农民用笔墨描绘家乡山川河流、表达朴素情感,白天在田园间勤劳耕作,晚上三五成群结伴品茗论书、耕耘笔墨,其乐融融,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
梅月书画院里,当地农民创作的书画作品独具特色。人民网 苏海森摄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书画艺术上闯出了名堂——作品屡次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大型画展中获奖或入选;多人成为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美协会员、福建省书协会员等;培养了一批批书画艺术人才,不少人在业界崭露头角……
“受书画艺术氛围熏陶,我们这一辈许多人都很热爱书画艺术,从小就开始学习,并将其当作‘根’,伴随一生。”在吴昭平看来,书画艺术就是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平静内心、丰富生活,这就足矣。
而吴昭平所说的“书画艺术氛围”便来自“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诏安县,这里书画历史源远流长,不仅涌现出大批艺术家,书画文化基因更是深深融入当地人的血脉,老百姓能书善画。早在1993年,诏安县就被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在这里形成的“诏安画派”是福建地方文献中唯一一个被称为“画派”的群体。
在梅洲中学美术兴趣小组,学生在创作书画作品。人民网 苏海森摄
梅洲乡书画艺术也注重传承。梅洲中学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将书画课程纳入学校教育,除了定期由校内美术老师上课外,还邀请梅月书画院等校外画家开讲座,引导青少年培养书画爱好。
艺术只有扎根乡土、融入生活,在村舍墙头绽放墨韵,于百姓日常流淌诗情,才能真正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今,在梅洲乡,“白天握锄头、夜晚执画笔”已成为许多农民新的生活方式,艺术的熏陶和文化的积淀让普通人的精神生活更为富足,对真善美的追求涵养着人的内在气质,让乡风更加文明和谐、向上向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