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执法局:实干实效 拼出城市高颜值

厦门市执法局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厦门市委党校“学习之路”主题课堂。
厦门市执法局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厦门市执法局开展“践行四下基层,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干部参观筼筜故事馆。
厦门市执法局机关党委与江头街道江华社区党委开展主题联学活动。
党员干部开展普法宣传。
让红色基因融入“城管蓝”血脉,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今年,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厦门市执法局)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入开展“三争”行动,激发党员干部“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的主动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力量,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坚持“严”的基调 党建引领 擦亮担当底色
在城管执法工作蓝图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厦门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后第一年。只有筑牢作风基石,激发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打赢收官战,推动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厦门市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挺华介绍,该局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工作机制25项,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抓好本级带系统、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局面。
厦门市执法局印发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机关党支部设置,健全完善党支部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开展“我最喜爱的一堂课”评选活动,持续打磨推出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党建品牌。厦门市纪委监委驻市执法局纪检监察组持续加强监督执纪,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在党建引领下,厦门市执法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基础、苦练基本功的鲜明导向,围绕加强基层建设、抓好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的思路,锻造城管铁军硬功夫、锤炼为民服务真本领。去年,该局“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实践活动做法被福建省委文明办推广。
厦门市执法局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学习教育工作,以读书班、“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为重要载体,开展交流研讨、实地研学、案例剖析、现场教学等多样化学习方式18场次。该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年轻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座谈会,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帮助年轻干部和新提拔干部“正衣冠”,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发扬“实”的作风 执法规范 绘就发展亮色
以党建带队建,深入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化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法治建设责任落实是重要课题。”厦门市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宁军称,该局研究制定《厦门市城市管理基层中队建设大纲(试行)》,完善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推动市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出台《基层中队服务管理规范》,为全市城管执法基层队伍规范化建设提供标准依据,努力探索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厦门范本”。
去年12月,厦门市城管执法系统“强基础 转作风 树形象”岗位练兵年终比武竞赛圆满落幕。为期9天的比武竞赛,通过实战演练和竞技比拼,全面提升城管执法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组织常态化岗位练兵,不断提升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一线执法队员综合能力素质,为服务保障厦门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城管智慧和城管力量。”厦门市执法局执法协调处处长朱少宇称。
队伍建设越来越规范的同时,厦门市执法局坚持刀刃向内,敢于动真碰硬。“近年来,我们梳理各类执法疑难问题72个并明确指导意见,全面修订城管执法领域法律法规643项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和适用规则,编撰执法实务规范化标准,以制度规范形式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厦门市执法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刘平告诉记者,该局依法行政工作近年来均名列全市前茅。
鼓足“拼”的干劲 不忘初心 永葆为民本色
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处置“两违”面积366.64万平方米,腾出并利用土地432.24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为94.97%;牵头推进全市餐饮油烟扰民“点题整治”,群众投诉率下降50.6%;整治建筑施工噪声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 年)》,是全省唯一、全国4个优秀案例之一……坚持党建引领,办好民生实事。近年来,厦门市执法局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对群众关注的噪声扰民、执法不规范等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致力答好“民生卷”。
苦练“绣花本领”,在精细中显功力;精研“智慧秘籍”,于民生处映匠心。近年来,厦门市执法局坚持党建引领,以数智赋能城市运行管理和治理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了城市管理更科学精细、城市运行更高效有序、城市品质更干净整洁。
如今,经过三年建设运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已完成全市建成区287万个部件的普查,编制形成厦门城市部件图集,实现56个内外部系统对接,向上对接国家、省运管服平台,向下延伸至社区、村,横向协同662个处置部门,对接公共安全平台、12345热线平台以及市市政园林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等12个相关部门的系统,汇聚各类数据9000多万条,具备指挥调度、物联感知、运行监测、数据汇聚、智慧执法等11种能力,基本形成城市管理“一张图”“一张表”。去年10月,该平台以95.87分顺利通过住建部验收,综合成绩位列全国第一。
点击
党建引领主动作为 赋能城市管理新实践
在最近一次党员大会结束后,由厦门市执法局城市管理协调处、广告设置管理处组成的局第六党支部的党员围坐在一起,探讨如何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近年来,厦门市执法局城市管理协调处、广告设置管理处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城市管理工作注入鲜活动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党建领航绘制治理“刻度尺”
面对“市容秩序”与“民生需求”的平衡难题,党支部党员干部带队走访商户,围绕流动摊贩、跨店经营、建筑工人用餐等核心问题,开展多轮深入调研,精准掌握各方需求、摸清问题症结。
“既要城市高颜值,更要人间‘烟火气’!”立足调研成果转化,厦门市执法局创新发布《城市综合管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包含的“五豁免十允许”政策组合拳,涵盖了户外广告、海报张贴、外摆经营等方面,以放宽限制、优化服务,释放市场活力。
此外,《“摊规点”设置与管理工作指南》《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管理实施导则(试行)》等一系列指导文件的出台,更是通过精准分类、科学规划、建章立制,达到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数据赋能构筑安全“防护网”
去年,台风“玛利亚”来袭之夜,城市运管服平台响起警报——鹭江道某大厦广告牌倾斜传感器传回异常数据。党支部党员干部顶风冒雨冲向现场,一小时内完成紧急处置……
近年来,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高空广告安全隐患,推动修订《厦门经济特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办法》,开创性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安全预警系统写入地方性法规;创新开发“一证一码一传感”系统,为每块大型广告牌赋予“电子身份证”。在安全专项整治中,党员带队检测广告牌,拆除隐患设施,守护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红色资源滋养城市“文明花”
在筼筜街道“酒吧一条街”,《商户自治公约》旁新增了“党员商户监督岗”,商户党员每晚都会巡查沿街商铺音量分贝是否超标。
这正是党支部“六方共治”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联动物业、商户、协会等力量,不断拓展城市治理“朋友圈”,党支部构建市区联动、条块结合、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横向上协同聚合力,积极统筹协调市场监管等13个部门,建立常态化机制,协同解决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创新构建“六方共管”机制(主管部门、属地责任、物业管理、第三方企业、 行业协会和商家业主),推动实现从城管部门“单一执法”向多主体“联合监管+多元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纵向上贯通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探头”作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升政策知晓率和认同感。同时,积极组织“摊规点”经营人员开展“履行社会责任、真情回报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营造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亮点
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落地见效
着眼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厦门市执法局率先出台《关于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制度的意见》《关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的意见》等文件,有力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落地见效。2021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作出《不予处罚决定书》232份、从轻处罚435件、免予行政强制139件,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案例被评为厦门市依法治理十佳典型示范案例。
设置“摊规点”133处
厦门市共设置“摊规点”133处,约6000个摊位,提供近7000个就业岗位;设置150余个公益摊位,优先保障残障、低保等特殊群体;规划适当跨店经营规范路段410条,惠及2万余家店面,实现社会效益与管理效益的双赢。
数智赋能城市管理
厦门市执法局创新上线全国首个“门前三包”监管系统,为全市11.14万个责任主体建立“一店一档”信息库;开发应用街面秩序视频巡检系统,大幅提升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创新设计并推广新型智慧摊车,融合垃圾分类投放、油烟净化等功能,使摆摊经营更文明规范……以数智赋能管理,城市管理结出创新果实。(文/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王洪恩 夏玉林 图/通讯员 杨晋娜 李倩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