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

小暑将至,高温来袭,但位于福建永泰县同安镇的洋中村还是凉爽得很。
“我们邀约游客来体验‘纳凉休闲游’呀。”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中华说,洋中村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打造一个让游客慢下来种田种菜、采摘养花、制作美食、品茶钓鱼的旅游地,归三洋中心村党委统筹,今后开展研学游、亲子游潜力不小。
高密度的森林覆盖,让永泰县的夏天清凉无比。人民网 李唯一摄
永泰县作为福建省会福州市的下辖县,县域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被称为“福州后花园”。但这里也是山区县,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往往要翻过许多座山;村庄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呈现出“单打独斗”“界线分明”“各自为政”的局面。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
“空心村”“薄弱村”怎么破局?人员外流怎么办?乡村如何振兴?
李中华口中的“中心村党委”,悄然发力。原来,2018年9月起,永泰开始逐步探索独具山区县特色的“中心村党委”这一跨村联建新模式。到2024年,最初的1.0版本升级到了3.0版本:将全县255个村党组织优化设置为72个中心村党委。
三洋中心村党委办起的“村BA”赛事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受访者供图
几年前回到洋中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鲍华安,在洋中村和周边5个村“抱团发展”,探索中心村党委运行机制后,多了个“三洋中心村党委书记”的身份,他和李中华搭班子,组织起了三洋中心村党委“村BA”赛事活动,鼓励村民全程自主决策队伍选拔、奖品设置等,一度吸引成批的外出青年回乡PK。
三洋中心村党委下辖的洋中村米食坊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钟巧花摄
记者沿着洋中村的主路行走,只见文化宫、米食坊博物馆、老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现在和过去大不一样喽。人流多了,文化设施也多起来。我们村还有老人腰鼓队呢。”鲍华安笑着告诉记者。
“在中心村党委牵头和串联下,文旅和赛事得以融合,时髦,也聚人气。我们就是要尝试出‘新’,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留下,让他们有归宿感。这是中心村党委机制的意义所在。”永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正是探索中心村党委机制。
人气旺起来、年轻人愿意回乡,资源逐步汇聚,发展乡村产业便加快了进程。
永泰县的乡村里,如今也有食品加工厂。图为穴利村萝卜丝加工现场。人民网 李唯一摄
“看,那座山上,有我们村新开发的露营地。”循着穴利中心村党委书记林宝钗手指的方向,只见山峦层叠,绿意如潮。置身在山下,夏日的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向记者扑面而来。
覆盖汤洋、温泉、穴利、高峰等4个村的穴利中心村党委,让“温泉之乡”有了像样的“温泉+”产业。
“一个村‘单枪匹马’资源有限、资金有限,各村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利益也无法共享。”亲历中心村党委机制从无到有的林宝钗说,尽管五年前村里就花大力气引进温泉民宿、旅游驿站等行业企业入驻,却囿于无法有效串联产业上下游,难以为游客打造全方位、“一条龙”的温泉旅游体验。
穴利中心村党委机制运行后,没过多久,穴利村的农场采摘、网红美食店、温泉旅社等和周边村的温泉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有效互补。“未来,穴利村的水上乐园还能与周边高峰村的酒庄、大青云山景区等共享更多文旅机遇。”林宝钗说。
围绕永泰“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定位,72个中心村党委分别统筹的72个片区各展宏图,产业“多点开花”。
与高峰村一样位于城峰镇的力生村、凤星村、凤岭村,选择与位于县城主城区的樟城镇城关村联合成立城关中心村党委。“这种不局限于行政区设置的中心村党委机制,让原本没有条件发展文旅的几个村‘聚在一起’,反而有了更好的‘出路’。”城关中心村党委书记陈璟说。
“过去,大家相隔远,没法一起发展;现在,象山文旅森林步道已经贯通中心村内4个村的多个旅游节点。”陈璟坦言,“步道沿线主打的康养项目正进展得有声有色,整个山区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
中心村党委给力,让大家“甩开了包袱”,一心一意谋发展,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多。对此,葛岭镇东星村的梅农佘斯华和同乡们感受深刻。
东星中心村党委下辖成员村盛产青梅。人民网 李唯一摄
又到一年的青梅丰收季,每天黄昏,佘斯华骑着摩托车,载着新鲜采摘的青梅,行驶在更加宽阔平坦的道路上,他的青梅再也不会因为颠簸而降低优果率。
东星中心村党委下辖的东星、台口、溪洋、万石等4个村是永泰县的青梅主产区,曾经,这里山路崎岖、山石遍地,梅农往往忙活一天下来,迎来的却是一筐筐“摘下来还好好的,运回来却烂烂的”的青梅。
“几乎是‘半摘半扔’,价格也不好。”梅农黄和林说,当时大伙每天的收益与辛劳付出不成正比。
彼时,仅凭单个村的力量,佘斯华、黄和林等众多梅农都不敢奢望这条“青梅产业路”能修好。如今,东星中心村党委联动,把4个成员村修路的难题摆到桌面上,梅农只管种好果子,其他“硬骨头”都由中心村党委来啃,此举让梅农盼来了希望。
夕阳西下,走进东星中心村,满载而归的梅农陆续沿着宽阔平坦的“青梅产业路”返回,有序在青梅收购点排起长队。
“现在路平整了,优果率提升了,青梅的收购价至少是以前的三倍,一天能采个三、五袋,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黄和林正忙着将当日采摘的一袋袋粒大饱满的青梅过秤、入库。
“预计今年咱家的青梅采摘量将达75吨,是往年的好几倍。”佘斯华也盘算起来。
葛岭镇青梅文化创意园青梅收购点。人民网 李唯一摄
“近年来,我们陆续将村里的老青梅树分批砍掉,栽种和嫁接一些新品种,同时打造青梅文化园,为梅农培训矮化、修剪、施肥等技术。现在,中心村党委下辖4个村的梅林已经实现连片统一管理,梅农种出的青梅品质更好了、产量更多了。”东星中心村党委书记张明欣慰地说,“去年,中心村梅农实现增收600万元以上。今年已收购2.3万吨青梅,比去年多了将近25%。”
梅农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他们也看到梅园发生的巨变。
在东星中心村党委带动下,4个成员村的梅园“串联”,撬动了一二三产,探索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独有方式:冬春季,这里是“诗意梅花”网红打卡点;夏季,这里是梅农的丰收天地;秋季,这里则成为露营打卡点……
永泰县乡村的美丽图景。人民网 李唯一摄
乡村振兴,在永泰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画卷。如今,这里的“空心村”“薄弱村”治理难题逐步得到有效破解,中心村党委机制下的“暖心党建”走深走实,乡村生活更有盼头、乡村发展更有奔头,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