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好像回家的感觉”  32名印尼华裔少年在龙岩“文化寻根”

2025年07月04日16:57 |
小字号

“来到这里不只是到国外学习,而是好像回家的感觉。”踏上龙岩土地的一刻,印尼雅加达八华学校带队老师林志良的话道出了32名华裔青少年的共同心声。今年6月底,一场跨越海洋、连接血脉的“中华文化·龙岩寻根”研学之旅在这片客家祖地上启程,并于近日圆满落幕。这是龙岩市首次与拥有118年悠久历史的印尼华文名校八华学校携手,专为海外华裔新生代打造的文化寻根之旅。

为期七天的旅程并非简单的景点游览,而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解码与心灵对话。少年们带着好奇与期待,深入龙岩的山川古迹,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文化的温度。

解码文化基因 沉浸体验鲜活历史

研学营的首站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古田会议会址。在这里,没有枯燥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任务卡”探索模式。少年们穿梭于青砖黛瓦之间,仔细寻找历史的痕迹,一幅标语、一件旧物都成为解锁那段峥嵘岁月的密码。营员蔡惠贤在参观后由衷感叹,书本上的知识瞬间变得立体而鲜活。

营员们在龙岩学院附属小学与学生一同舞龙。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营员们在龙岩学院附属小学与学生一同舞龙。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长汀卧龙书院、龙岩学院附属小学,非遗课堂成为“欢乐的海洋”。红纸在指尖流转,少年们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裁剪,一张张鲜活的剪纸作品随之跃然眼前;操场上,《采茶扑蝶》的欢快曲调响起,两地孩子共同起舞,手持竹篾编制的茶篮,脚步虽显生涩,但纯真的笑声早已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乐曲和我们印尼的传统舞蹈有些像,但感觉又有独特的韵味。”营员林珍珠兴奋地分享着体验。此外,威武的中国舞龙体验、翰墨飘香的书法课,都让少年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技艺的精妙。

血脉深处回响 山水见证根脉情长

当队伍走进龙岩华侨历史博物馆,泛黄的旧照片、斑驳的船票、破损的行李箱……一件件展品无声诉说着先辈们远渡重洋、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外公当年大概就是这样漂洋过海去的印尼吧?”营员杨惠萍驻足在一幅展示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展板前。

营员在冠豸山景区合影。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营员在冠豸山景区合影。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然山水同样是解读祖辈智慧的课堂。登临冠豸山,壮丽的丹霞赤壁令人叹为观止。山风拂过,似乎也带来了若有若无的客家山歌旋律。“这调子让我想起爷爷以前哼过的歌谣,原来根在这里。”林志良说。在汀江水土保持科技馆,通过现代科技了解“客家母亲河”的故事及其生态治理智慧,少年们再次被深深触动:“祖先们选择在这里生活,依水而居的智慧,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后人。”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探访也让营员们亲身感受到祖籍地龙岩的自然之美与生态之韵。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理解加深了许多。他们在这里触摸到了那些深藏在血脉中的记忆,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带队老师罗丽芙感慨道。

“曾经模糊的‘根’,如今变成了掌心一片温热的红土——它告诉我,无论将来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总有一盏温暖的灯,在闽西的山水间为我点亮。”这场龙岩与印尼百年华校的首次文化寻根之约,在年轻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卢丽宽 方晨颖)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