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三明明溪:提炼推广“五夜一行”“一线工作法”等务实举措  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2025年07月14日10:41 | 来源: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夜幕低垂,三明市明溪县枫溪乡小珩村村部依旧灯火通明。村党支部书记谌根深与村民围坐一圈,仔细记录着大家的诉求。“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我们这些留守老人种烟、种稻,缺人手更缺设备,真是力不从心啊。”恳谈会上,村民邓财生的话音刚落,在场农户纷纷点头附和。

“山区群众早出晚归,白天找不着人,晚上才有空,传统办公模式难以高效回应诉求。”村党支部书记谌根深介绍。今年来,小珩村将2022年的“夜驻晓行”工作模式创新升级为“五夜一行”工作法(夜驻、夜访、夜谈、夜学、夜议、晓行),构建起“找问题、办问题、督问题”的闭环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干部们白天现场办公,晚上驻点接访,将村民诉求整理成“民生需求清单”。小珩村村民邓财生反映的农耕难题,当晚就被记入民情台账。村“两委”连夜召开碰头会,第二天一早就分头行动。谌根深带着村干部跑部门、争项目,仅三个月就争取到60万元资金,购置了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耕设备,以实干举措解民忧、促发展。

“设备买回来不能闲着。”谌根深盘算着长效机制,最终决定将设备租赁给明溪惠民农机合作社,每年收取3.75万元租金充实村集体收入,合作社负责在农忙时利用农耕设备为村民提供耕作服务,并按市场行情收取费用。

“春耕时无人机一天能喷100亩地,比人工快十倍还省力。”邓财生算起账来喜上眉梢。

不仅如此,村里还争取到20万元修缮了12栋烤烟房。“以前烤房老旧,烟叶质量不稳定。现在新烤房温度均匀,省人工还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农户们道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种的这块田涉及5户人家,面积有40余亩,就一条小路能过,收割机根本开不进去。”年初时,邱家组村民葛腾凹在村干部夜访时提出的诉求,牵动着村干部的心。第二天一早,干部就与群众一起到现场察看核实,之后多次往返,踩着泥泞丈量土地、规划路线,并将勘查后的实情和村民诉求精准上报乡党委。

“人靠路走,村靠路富,这路必须修!”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向上争取40万元资金启动机耕路硬化工程。半年后,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蜿蜒田间,不仅农耕设备能直达田头,收获的粮食、烟叶也能直接装车运走,为产业发展打通了“脉络”。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张义灿的办公桌上,厚厚的民情日志记录着村民诉求及解决进度。“小珩村着力在摸实情、提服务、强整改上出实招求实效,通过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让每个诉求都有回音,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和实惠。”他说。

当下,明溪将民生需求作为工作导向,以基层服务为抓手、以堵点破解为切口,深化党建赋能,着力提炼推广“五夜一行”“一线工作法”“青年夜学”等务实举措,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共收集并办结群众诉求317件,开展夜学164次,组建21支青年突击队,在防汛防火、隐患排查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王翠萍 罗文斌)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