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新兴产业

全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无人机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厦门成立

2025年07月18日14:0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7月17日,全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无人机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举行。据了解,特种机器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建)、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牵头,联合特种机器人产业相关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发起成立;无人机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方圆翔飞(厦门)信息管理有限公司、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联合无人机产业相关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发起成立。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董事长鲁晓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校长黄建平,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朱顺痣,厦门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陈旻,永春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林向东,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党支部书记吴福森,福建省民用无人机协会会长李建军,台湾百博智库协会理事长曹民和,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部经理刘太俊,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林忠,以及来自兄弟院校、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的“共同体”成员单位代表100余人到场参加。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致辞环节,鲁晓芹指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行业的腾飞离不开人才支撑,而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路径,两个“共同体”的成立,体现了协作共赢的时代精神,各方将携手创新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机制,共同谱写特种机器人与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李建军介绍了福建省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经济示范区的产业基础、应用规模及人才需求。他表示,人才是无人机翱翔蓝天的关键,“共同体”未来工作要围绕四大着力点开展:一是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锻造山海特色的“福建人才”;二是攻克产业技术瓶颈,打造产业链的“福建标杆”;三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产教融合的“福建样板”;四是标准引领,贡献低空治理的“福建智慧”,期望以“共同体”为纽带,汇聚力量,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贡献“福建方案”。

曹民和提出,技术体系的教育改革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通过AI赋能,能够帮助职校学生快速成长,同时,期望与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智能转型方面继续展开合作。

朱顺痣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在无人机与特种机器人领域的专业布局与科研成果。他表示,作为“共同体”成员,既感责任重大,亦充满期待,将依托平台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为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注入发展新活力。

黄建平分享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无人机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实践。他表示,期待通过“共同体”平台,建立常态化校企沟通机制,精准输送人才,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构建稳定开放的产学研合作新生态。

陈旻表示,关注实效,未来将重点关注“共同体”在合作育人、科研攻关、促进就业等领域的实际运作成效;明确定位,需清晰界定多元主体在各自领域的作用;聚焦重点,要“抓准抓狠”,聚焦关键支持项目,深化两岸高校、企业共学共融,在科技联合攻关、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学历层次提升、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共同体”不仅是学习、工作的联合体,更应成为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区域产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在随后的专家讲座环节,刘太俊分享了《润和软件在机器人产业的深度产教融合实践》,福建省无人机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钰琳介绍了《福建省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概况》,曹民和作题为《AI赋能教育教学》的报告。

下一步,各成员单位将以此为契机,深化合作,整合资源,共同致力于培养适应产业前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文/图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责编:陈遴、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