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走进宁德:解码屏南振兴密码,激活青春澎湃动能

日前,“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深入宁德市屏南县,实地走访屏南时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鲜珥家科技产业园与屏南县第一中学,展开一场聚焦“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调研之旅。
多年来,屏南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活力四射的转变。从智能车间到课堂对话,沿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在屏南的实践路径,实践队队员一路走访一路思考,在现实图景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活水源头。
科创“出圈”,智造绘就产业升级新图景
队员与屏南时代人力资源部经理座谈
活动期间,实践队走进屏南时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现场参观了厂区内质量监控智能大屏,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东为同学们讲授“行走的思政课”。
在材料加工厂,实践队队员们佩戴安全帽,透过厂房视窗,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近距离观察工厂内的新型材料加工设备,与企业管理层和一线工人深入交流。在调研中,队员们详细了解该企业在人才招聘、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需求与政策,坚定要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当近距离看到屏南时代里高端智造工艺及高效组织模式,我突然读懂‘科技自立自强’的分量。”实践队队员感慨道。
人才“破局”,电商造就经济腾飞新变局
队员在分拣车间参观学习
实践队走进屏南县电商产业园鲜珥家(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电商直播间旁,队员们近距离听取助农主播们手持当地特色食材娓娓道来的介绍;在分拣中心,队员们亲手体验流水线上产品打包整箱智能化全流程;在物流仓库外,队员们在工作人员介绍下了解电商园未来发展规划……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何为“山城巨变”。
在屏南县电商办,屏南县电商办主任周华铿向队员们介绍,“自2020年以来,屏南县依托数字平台,以‘短视频+直播’为核心的培训模式作为电商工作重点,共举办电商培训三十多期,累计培训学员超6000人次。”在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作为传统农业县,屏南曾面临“好产品难出山”的困局。如何“破局”?周华铿表示,近年来,当地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将电商作为破解“小散弱”困局的关键抓手,通过创建电子商务产业园人才驿站、设立电商人才专项培训经费,让山城留得住人才、靠得住人才,并涌现出多位电商达人,推动电商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针对实践队队员对于人才培养路径的困惑,周华铿立足屏南县电商发展实际开出“三张药方”:一是“能力前置”,鼓励在校生广泛实践,尝试积累专业领域实战经验;二是“跨界融合”,强调同学们跨出舒适圈,努力成长为“多技能”复合型人才;三是“品质制胜”,勉励同学们扎实学好专业,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拥有过硬本领,才能更好担当强国使命。
教育“突围”,思政点亮时代发展新画卷
开展交流分享会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实践队全员师生与在屏南一中实践的闽江学院“毓英”宣讲实践团师生代表围坐一堂,就探讨如何更好将科技素养、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分享心得体会。
“产业园的成功不仅在于销售数据,更在于它构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乡村创业路径。”交流会上,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柯鸿芳分享了《摆脱贫困》的阅读心得。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王彩妮结合实践与同学们分享体会:“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在越来越多样的发展路径中明晰自己的发展路径。”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周丽芳在集体讨论中发言表示,“必须认识到,人才不能只拥有技术,要加强思想引领,夯实价值根基。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如同为科技这台强大‘引擎’注入‘燃料’,确保其动力澎湃且方向正确。”
“我们是乡村振兴的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是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更是建设者。”实践队队员们的心声道出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从智能车间的探索到电商产业园的思考,从教育座谈的启迪到实践感悟的升华,屏南之行不仅是一次“寻路之旅”,更是一场“精神洗礼”。当更多青年将青春理想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民族复兴的征程必将充满青春动能。(文/图 闽江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