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大嶝司法所:协同综治中心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2025年07月21日16:29 |
小字号

自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综治中心2024年9月2日正式运行以来,大嶝司法所依托综治中心整合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力量,通过阵地、信息、力量、机制的四维融合,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防控”的转变。通过空间聚合与机制创新,构建大嶝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信息贯通:织密全域矛盾预警网​​

双轨并行激活神经末梢。社区信息互通,10名社区调解主任每日轮值综治中心,实时上报征地拆迁、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苗头信息,第一时间与街道综治办和司法所面对面沟通,做到端口前移,实时风险预警,矛盾纠纷早发现快解决,2025年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214件。综治数据共享,打通与大嶝街道综治中心信访、网格系统接口,实时获取重点矛盾数据,实现“未动先知、精准干预”,2025年上半年该司法所联合大嶝街道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22件。

力量协同:锻造专业化法治战队​​

推动建设“司法主导+多元赋能”的专业化法治解纷战队。社区调解主任轮值大嶝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专职调解员及时排查矛盾纠纷,2025年上半年排查社区矛盾纠纷87件,遇疑难纠纷立即前往社区协助调解,提高调解成功率。街道聘请专职律师驻点综治中心,深入参与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协议审查、诉讼指引等专业服务,为重大纠纷调处提供扎实的法律专业支撑。司法所、街道相关部门、派出所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宣传队,深入机场工地开展“商典法韵,营法同行”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企业法律风险意识和合规经营能力,预防涉企矛盾纠纷发生,2025年进机场入企业针对性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4场。

机制创新:贯通闭环解纷全链条​​

创新构建“法治分流+专业调解+司法保障”全链条机制,进行三级分类处置,实现涉民生信访矛盾高效化解。例如,大嶝机场航站楼某建筑项目公司项目负责人与班组长签订施工劳务分包协议书,但双方因工人薪资、施工质量未达成一致等原因,产生纠纷,大嶝司法所组织工人、公司、班组就工资问题及班组退场问题进行协商调解,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一是前端法治分流精准施策。根据“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原则,依托大嶝街道综治中心设立“访调对接法治分流岗”,由综治中心接访,根据案件性质进行分流,司法所调解员与驻点律师联合分析调解,对部分可以通过民事渠道解决的信访争议,启动“信访转调解”程序,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分类处置”,受理工作法治化。针对该起信访事项,经驻点律师研判属于劳动报酬争议,当日启动“信访转调解”程序,避免矛盾升级为群体性事件。

二是中端法理情融合实质化解。组建“律师+专职调解员法学咨询专家”队伍,驻点律师梳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规依据,针对该起纠纷,调解员通过分批次、面对面、背靠背等方式组织4轮协商。通过“法律释明+情绪疏导”双轨调解,促成施工单位与农民工达成分期支付协议,并协调上级总包督促落实工资造表,通过农民工专户支付,确保协议履行。

三是后端闭环监督保障权益。落实“一案三查”机制,即核查调解程序合法性、协议条款合规性,调解文书档案规范性。建立及时跟踪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确认所有尾款按期支付到位,13名工人均表示满意。

大嶝司法所通过信息贯通“织网”、力量协同“铸基”、机制创新“疏脉”,不仅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治已病”,更夯实了风险防控的“防未然”。未来,该司法所将持续深化法治与综治中心的“化学反应”,让多元解纷的根系深扎群众土壤,以更精准的法治供给、更高效的协同机制、更温情的民生护航,为厦门加快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之城注入不竭的法治动能。(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

(责编:陈遴、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