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知行沪上探新路 强国有我担使命

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赴上海开展实践活动

2025年07月21日16:58 |
小字号

日前,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组成的“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奔赴上海,探索上海以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为牵引,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生动实践,激活青年学生创新基因与实干本领,奋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智慧赋能,锻造知行合一的行前课堂

联合实践队出征仪式上,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慧芳为实践队作行前动员,校党委书记阮传瞰为实践队授旗,实践队指导专家、思政课教师,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物理与能源学院副院长陈水源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小霞分别进行了理论导学。

实践队特邀北京科技大学群团发展研究院院长石新明结合编写《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体会,围绕该书“访人物、讲故事、带思想、强认同、见行动”的逻辑,就“追寻领袖足迹”主题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建议学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搞调研、受教育、出成果。

科技赋能,找寻规划馆里的“创新密码”

实践队师生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调研学习

实践队师生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调研学习

实践队首站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系统调研上海作为创新之城的独特魅力。“太震撼了,仿佛真正置身在上海街头。”实践队队员通过全球最大的5D数字化沉浸式城市沙盘全面了解上海创新之城的科技底色。

“瞧,这就是我们刚刚出站的地方!”在精细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立体模型前,队员们被综合交错而又高效有序的调度系统深深震撼。

在思政课教师张铭倩带领下,实践队依次调研了自贸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八个展区,深入了解上海在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持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等功能的成效。“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定位在展馆中具象化了!”实践队队员许玮娜感叹道。

党建引领,探寻云端之上的“中国高度”

实践队师生在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学习

实践队师生在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学习

在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现场访谈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上海中心片区主任、上海中心大厦楼宇党委副书记毛瑱妮。陆家嘴金融城有50多万名员工,平均年龄为29.5岁,70%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如何凝聚这些青年人才?”面对实践队队员的提问,毛瑱妮指着墙上的图表分析道,“我们大力实施‘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双培工程,让党员们成为企业创新活力的源头。”

企业党员又该如何管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实践队队员在调研中找到了答案:金融城用大数据系统创新党员积分管理,参考企业KPI考核方式,每个党员信息里都有一个评分体系。“这一创新举措真正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象化、数据化了,我们支部回去也要学起来!”队员们感叹道。

调研中,“楼事会”这一新词激起了实践队热烈讨论,“党群服务251件,楼宇经济559件,楼宇治理353件,楼宇文化1192件。”大家在智慧大屏闪烁的数字中深切感受“把社区居委会搬进摩天大楼里”的制度创新给企业带来的便利。“‘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渗透进基层治理方方面面的重要理念。”思政课教师黄彩虹在调研小结中和队员们分享道。

协同发展,触摸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脉搏

实践队师生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调研学习

实践队师生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调研学习

在长三角科创会客厅——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实践队在硬核科技展品和九城协同发展图谱中触摸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脉搏。在“科技创新”展厅,实践队队员不时驻足,书法机器人挥毫书写的“智造”二字令人印象深刻,1:1还原的C919大飞机驾驶舱模拟器彰显高端装备制造的前沿技术。

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实践队队员们在展馆里围绕“机制创新: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密码’”课题开展热烈讨论。“我认为是‘一网通办’突破了行政壁垒发挥了大作用”“176所高校、547个院士工作站、3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聚集形成的‘产学研用’转化闭环才是关键”……“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制度创新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非常重要。”同行的思政课老师王鹭在讨论中总结道。

如何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践队在“校企共生”展区中找到了答案,并进行思政微课录制。“揭榜挂帅”电子墙上实时更新的九城企业技术需求榜单,德康集团与上海交大、复旦医学院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给实践队队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科创走廊既是技术长廊,更是人才长廊,当教育遇见产业,实验室连接生产线,青春理想便与区域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实践队队员罗格在实践日志里有感而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校师生要何为?”在结束一天调研、学习、实践的大巴车上,思政课教师开展了一堂“移动思享汇”,与学生一起进行复盘和反思总结。(文/图 福建师范大学)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