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湘土寻迹悟初心,青春筑梦赴新程——福建学子赴湖南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5年07月21日17:11 |
小字号

近日,由闽南师范大学牵头,联合三明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师生组成的“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湖南站)一行31人,奔赴湖南长沙、株洲两地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再生带队指导,成员涵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师生组成了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团队。

活动期间,队员们把课堂搬进车间厂房,让思政课扎根红色旧址,在“三高四新”的湖湘热土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生动样本。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韶山、花明楼到橘子洲,队员们沿着红色地标,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入山河智能、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等高科技企业,感受“大国重器”的智造脉动,体悟“志存高远、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与产业报国的赤诚情怀;驻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备处旧址,在千年弦歌与现代产线的交相辉映中,深刻领悟教育铸魂、科技赋能、人才驱动的战略要义。

青春对话历史:在红色教育中坚定报国初心

实践队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回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于“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初心回响中体悟教育精神。

随后,实践队走访韶山、花明楼等伟人故里,从历史场景与精神传承的交融中领悟革命领袖的初心与担当。

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队员们通过“锋之声”有声图书馆、AR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感受雷锋精神的“年轻态”表达,探索科技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陈再生为队员们现场讲授思政课

陈再生为队员们现场讲授思政课

在橘子洲,陈再生以《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为引,给队员们上了一堂别具“湘”味的思政课,使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队员许婧在心得中写道:“站在伟人曾经伫立的地方,我真正读懂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青春之问。”

青春智造未来:在科技前沿彰显创新锐气

实践队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观

实践队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观

实践队走进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实地感受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车间内,现代化智能技术高效而精准,从精密零部件加工到大型设备组装调试,每道工序都凝结着工匠智慧。“原来大国重器是这样炼成的!”队员章海龙在参观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时忍不住赞叹。

在湖南博物院,VR、全息投影等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简牍中“经世致用”的哲思跃然指尖。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队员蔡静颖激动地说道:“我从未如此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释放的强大动能!”从企业车间到智慧场馆,队员们在科技前沿见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生动实践。

青春接力奋斗:在匠人故事里读懂“人才”的真谛

在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匾额下,队员们深刻领悟千年学府的育人智慧,从传统书院的现代传承里,读懂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四代人,一辈子,就做铁路这一件事。”在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备处旧址听完株洲机厂老员工的讲述,来自计算机学院的队员谢彤在本子上飞快记录:“原来‘工匠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是一代代人把青春换算成毫米级的精度。”

走进湖南这些领跑科技前沿的企业、底蕴深厚的院校,实践队对“人才”的理解逐渐立体起来,指导老师蔡志雄与大家交流道:“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与科技对垒,而是成为科技的应用者和驾驭者。我们应该意识到,未来人才必须打破专业壁垒,在学科交叉处寻找创新点。”

企业员工为实践队讲述祖孙四代坚守铁路的故事

企业员工为实践队讲述祖孙四代坚守铁路的故事

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不仅见证了科技的强大力量,领略了人文的深厚魅力,深化了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理解,更加明晰了青年一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心忧天下、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湖湘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把湖湘大地的所见所感转化为强国建设的青春实践。(文/图 潘怀杰 白欣琳 曾可熠)

(责编:江苇杭、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