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科创“新苗”拔节生长

厦门建行与中创新航达成战略合作,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图为中创新航在厦项目。记者 王火炎摄
厦门建行精准服务致力于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保护。厦门建行供图
厦门建行“创业者港湾”一角。厦门建行供图
厦门建行客户经理走访高新技术企业,协助客户使用掌上银行便捷办理业务。厦门建行供图
厦门笃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新能源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曾因备货急需资金,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以下简称厦门建行)获悉情况后,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鹭科贷”为其提供了约3000万元的贷款支持,并在一周内便完成审批和放款,助力公司以充足的资金储备从容应对2025年生产、销售高峰。
据悉,“鹭科贷”是厦门建行推出的一款创新产品,对符合条件且急需资金的科技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精准注入金融动能。瞄准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厦门建行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更加精准地识别与挖掘科技企业需求。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行为近1200家科技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近1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
早在2013年,厦门建行便成立了厦门市首个以服务科技企业为主的网点——科技支行,开启了科技金融发展探索之路。十余年来,厦门建行累计为2000多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逾900亿元,提供综合融资超1200亿元。如今,厦门建行将科技金融服务组织扩充为“1个科技金融服务中心+1个科技金融专营机构+N个科技特色支行”,实现专营与特色结合,因地制宜打造“八专”运行机制,形成“五全”服务体系,构建“三化”支撑体系,在区域同业中率先形成了从专属评价到产品适配,从金融服务到金融生态的服务闭环。
从“种子”到“金子”
强化全周期陪伴
面对科技企业不同发展周期资金需求,厦门建行持续丰富产品货架,通过递进式、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助力“0”到“1”突破。基于初创企业轻资产、轻资本特点,建设银行创新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根据“科浓度”匹配“科额度”,推出“善科贷”“善新贷”等“善”系列贷款产品。依托于此,厦门建行积极运用贷款产品,帮助企业将“知本”变为“资本”,成为全市首家打造首款全流程线上、纯信用科技金融产品的银行。2024年,厦门建行“善科贷”累计支持近200家科技企业,累计投放贷款3.2亿元;“善新贷”累计支持34家企业,授信额度近1亿元。
推动“1”到“10”成长。结合成长期科创企业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大、融资时效要求高、知识产权丰富等特征,厦门建行着力打造“特色信贷+投贷联动”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针对优质中型科技企业客群线上化自动测额、授信模型,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加强知识产权质押、技术交易合同在融资中的运用,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科技属性获得信贷融资。
支持“10”到“100”加速。厦门建行不断丰富并购贷款、资金归集、债券承销、科创票据等综合金融服务供给,助力成熟期科创企业优化融资结构。该行于2024年4月成功承销及投资“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六期中期票据(混合型科创票据)”,该票据为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混合型科创票据,也是福建省内首单公募混合型科创票据。近5年来,厦门建行累计成功发行科创票据超20亿元。
从“上游”到“下游”
实现全链条覆盖
厦门建行积极支持区域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投资流”评价体系建设,探索以“股”的思维优化“债”的决策,围绕核心企业、链长企业做实“产融结合”,拓宽综合投融资服务半径。
强化产品供给。厦门建行以科技型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依托交易将服务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出“e信通”等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完善场景金融服务。同时,聚焦合同、订单等核心企业无法承诺付款的环节,打造“不靠核心靠交易”的“脱核链贷”模式,开展脱核供应链产品“e订通”创新试点,加大链条企业支持服务力度。截至2024年共为3家核心企业的8户链条客户累计投放3900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该行结合集群、行业及科技属性特征,持续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权益性资本供给;紧紧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强化供应链金融嵌入服务,完善产业链场景金融服务体系和“智链工程”投行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满足链条核心企业并购、股权投融资和降杠杆等业务发展需求;推出《关于提升科技型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信贷支持能力的行动方案》十六条举措,针对特定标签、特定场景优质客户给予押品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差别化管理政策,切实提升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从“整合”到“融合”
深化全集团协同
厦门建行充分发挥集团牌照丰富优势,依托集团全球信息与资源,强化“母子间”、境内外协同,推进全集团投行、资管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供给。
加强撮合匹配,厦门建行充分运用集团智能撮合平台,发挥集成优势,为科创企业找项目、找服务、找商品、找资金,提供商机撮合匹配服务。目前,依托该平台,厦门建行已联合建行海外分行、厦门国际商会等机构,组织开展了“中国企业赴越南产业投资推介云洽会”“跨境电商品牌出海之路——逐力欧洲,掘金德国”等多场洽谈活动,推动超2000家厦门企业在该平台注册发布商机信息。
加强商投一体,该行积极协同集团子公司,推动股权直投项目落地。近5年来,已在厦落地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完成项目股权直投7亿元,服务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芯片、AI科技等领域。此外,于2024年10月推动成立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主题的AIC股权投资基金,预计总规模达20亿元,首期规模3亿元。
加强股债联动,该行不断完善初创期科技企业“投早投小”股权投融资服务体系,积极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提供“股+债”综合融资服务;协同建信信托,与福建第一批省级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母子协同助力实现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技术突破。
从“标准”到“精准”
提供全维度支持
依托自身大数据建模优势,厦门建行创新推出信息化、标准化评价工具和方法,同时加强政银合作,精准滴灌科创企业,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
数据端,更懂评价。为更全面、更科学、更精准地“读懂”科技企业,厦门建行以企业信用评价为核心,以资产评估、行为评价为辅助,创新评价评估方法,为客户识别、信贷服务、风险管理等提供参考。目前已推出“科企GPS”“科创企业360度数据视图”“科创雷达”“技术流”等一系列数字化经营工具,实现对科技企业的数字画像与洞察;应用“星光STAR”科技型企业专属评价工具、零售科创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分卡,对科创企业进行全方位评价,提升对科技企业风险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业务端,更好服务。厦门建行加大政银企协作,例如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开展合作,推出“火炬厂易贷”“火炬税易贷”“新质贷”等政策性融资产品,精准服务区内科技企业;与知识产权局、担保公司合作推出“知担贷”,让企业的知识产权发挥融资作用;与厦门市科技局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同业首家数据直连,为高新技术小微企业推出全流程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科信云贷”,额度最高500万元。
政策端,更准对接。厦门建行积极助力厦门市政府“财政+金融”各项政策落地,创新推出增信贷、技术创新基金贷款、供应链协作基金贷款等业务,通过风险补偿、利息补贴等方式传递政策导向,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截至2024年,供应链协作基金累计投放金额超26亿元,投放客户数55户,投放市场占比35%;与厦门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市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思明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财政政策+金融工具”3.0版战略合作协议,在“投、补、贷、保”四大领域为科创企业保驾护航;积极推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累计为19个科技小微无贷户办理授信并放款超2000万元,办理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签约金额2.1亿元。
从“资金”到“资源”
完善全生态赋能
厦门建行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信息集成共享,为科技企业打造包括政策信息获取、资本与项目对接、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配套、上下游企业联动等在内的“一点接入、全方位服务”模式。
因地制宜,打造“创业者港湾”。厦门建行在软件园二期创新设立全市首家“创业者港湾”,线上线下结合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别定制“科技金融智慧屏”,打造惠企政策快速检索和政策解读功能,让创业者“一眼”获知厦门惠企政策;为创业者开放免费的办公场所、软硬件设施,提供辅导培训、孵化空间、创业大赛、创投服务、信贷融资、产业对接等六大项支持,以及“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服务。
聚合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厦门建行融合、连接政府部门、产业园区、创投机构等资源,构建“投资者联盟”等专属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产教融合、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等综合服务,逐步构建起外部交互开放、内部充分整合的综合化、集成化服务平台生态,搭建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圈”。
持续迭代,完善服务生态体系。为加快市场拓展,精准对接科创企业需求,提升授信申报效率,建设银行正加快打造服务科创企业的“价值”(VALUE)服务体系,推出科技企业技术流评价系统、科创雷达、知识产权线上自动评估质押系统、智能AI授信审批模型等系列创新工具,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与数字金融等有机结合,构建更为完整的服务生态体系。(记者 苏丽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