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赴陕西开展调研学习

近日,由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及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成的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先后赴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及柞水县金米村深入调研学习。队员们以行践学,将国家战略需求内化为青春奋斗清单,在科技创新支撑强国伟业的澎湃实践中,镌刻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科创结硕果,丹心报家国
实践队首站探访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馆。作为“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科技领域的领军者,西北工业大学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创造了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第一型航空吊放声呐等多项“第一”,为我国国防现代化构筑了坚实科技基石。如今,学校数百项成果成功转化,依托科技园孵化企业的总市值已突破千亿量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实践队在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耿云辉为实践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一代代西工大人始终以国家需求为最高导向,将论文书写在国防前沿,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宏图,用无悔坚守传承“为国铸剑”的赤子之心,守护国家安全与发展。
自立铸根基,创新凌霄极
实践队走访西安光机所
活动期间,实践队走进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光机所)。
队员们了解到,该所1962年由长春光机所分出创建于西安,六十余载间,研究所秉承西迁精神,坚持自立自强,在超快光学、空间光学领域持续突破。其技术深度服务“天宫”“天问”“天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突破深海材料极限,研制出“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的高压密封观测窗(承受110兆帕压力)。
当前,西安光机所奋力建设国际领先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阿秒激光可捕捉原子、电子尺度的超快运动过程,是量子计算、新材料等前沿基础研究的核心工具。这项设施还将强力牵引西部光子产业集群形成,吸引高端人才与企业落地。研究所打破“唯论文、唯职称”桎梏,实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计划”,赋予团队充分自主权,支持青年人才勇闯“无人区”,其浓厚的“追光逐梦”氛围,正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攀登高峰的不竭动力。
智技培沃土,精耕育良田
实践队调研金米村木耳吊袋种植
活动尾声,实践队走进柞水县金米村,探访其由贫困山村蝶变为“多金多米”示范村的共富密码。
金米村围绕“科技支撑、产品研发、循环利用”三大关键发力,推动木耳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品质提升、链条延伸、效益倍增,让“山上有金、地上有米”的内涵日益充实。这一“华丽转身”得益于一场科学家与乡村新青年的“双向奔赴”。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扎根乡土,设立院士工作站,潜心攻克技术难关,针对当地环境成功选育“柞水1号”至“柞水7号”七大优质菌种,通过精准技术“滴灌”田间地头,彻底解决了种植瓶颈,为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科技根基。与此同时,一批掌握数字技术、心系家乡发展的“新农人”积极响应返乡创业大潮。他们在木耳大棚旁架起直播设备,化身“云端新农人”,利用电商平台开辟销路,让“小木耳”直通“大市场”。(文/图 钟睿璇 尤祖涛 林奕 李思嘉 邱国强 戴静怡 林梓桢 张喆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