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承文脉 治水谱新篇
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走进陕西 在山水间感悟生态治理

近日,由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和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走进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渭河生态公园,在文物中追溯文明根脉,在山水间感悟生态治理,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在文化传承与绿色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
青铜铸文明,育才传薪火
活动期间,实践队走进西安博物院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西安博物院的探访,让队员们穿越千年,触摸汉唐盛世的生活气息与艺术风华。面对唐代三彩腾空马的灵动、鎏金弥陀佛像的庄严,大家认真聆听讲解,积极交流思考。
实践队探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听取介绍员的讲解
踏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实践队队员经历了一场“中华寻根”之旅。在何尊前,队员们的目光聚焦于其底部122字铭文中的核心——“宅兹中国”。而逨盘的细密纹饰与286字长铭文,是印证《史记》、彰显礼乐文明精神追求的关键实证。
从西安博物院的市井风华,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礼乐重器,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根脉深植于这片土地,文明的火种蕴藏在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之中。
校地相融合,水岸展新生
实践队走访调研渭河治理公园
面对昔日生态问题严峻的渭河,陕西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治水重任。
实践队队员步入渭河生态公园,眼前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画卷,取代了曾经的伤痕累累。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讲解人介绍,该校充分发挥水利学科优势,将科研育人深度结合,一方面,全力推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流学科建设,组织学生深度参与渭河治理的数据采集、生态修复实践;另一方面,为渭河及黄河流域系统治理提供关键科技支撑与人才输出。
洞察新趋势,实践强信念
为深化对陕西发展的认知,实践队组织了一场专题讲座与思政微课。西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岳利萍表示,以光子、氢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成为关键增长点,其快速崛起得益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系统赋能,这充分体现了陕西精准识变、科学求变、主动优化结构的战略远见,为队员们调研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与洞见支撑。
实践队指导老师潘雯结合此行感悟,为队员们讲授《以航天梦托举强国梦》思政微课。“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来自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的吴越钟分享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体会。(文/图 林翠兰 黄彬洲 陈芯怡 林子涵 王子越 江晶鑫 李朝晖 赵金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