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三明明溪:田园党旗红  振兴画卷新

2025年07月30日14:07 | 来源:三明日报
小字号

  稻浪翻滚,果蔬缀藤,荷风送爽……盛夏明溪,田间地头处处铺展着生机勃勃的侨乡新画卷。

  这幅动人图景的背后,是明溪县深耕“田园党建”机制结出的硕果。近年来,三明明溪县强化党建引领,以基层组织在田园建强、党员干部在田园担当、乡村产业在田园落地、美丽乡村在田园绘就等为切入点,全力推动组织立村、人才强村、产业兴村、生态美村、文化活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2024年,明溪县乡村振兴热度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十。

  堡垒扎田间 服务零距离

  7月23日,明溪县胡坊镇党委副书记丁绍文草帽一扣,顶着烈日,与农技人员一道,沿着田间小道走向福建富硒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包的稻田。

  “这片330亩的单季稻长势不错,剩下的双季稻预计什么时候开种?还有没有难处?”丁绍文蹲在田埂,同富硒源生态农业负责人左珍卫交流。

  株株稻苗,绿意勃发。谁能想到,这片600多亩的田地,曾沉睡荒芜多载。

  转机来自胡坊镇党委的聚力攻坚。丁绍文等党员带领胡坊村干部群众整合零散偏远荒地,积极对接客商左珍卫,并按照高标准农田指导建设。如今,“苏醒”的土地从几十亩渐渐增长至600余亩。今年,镇党委又牵线搭桥,成功引入台商合作开发鲈鱼养殖项目。

  丁绍文是明溪众多“田园党员”中的一员。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为农户们“把脉”,及时开出“良方”。

  堡垒驻扎一线,初心映照田园。明溪县不断构建“乡镇党委统筹、村党支部落实、田间党小组推进、党员示范带动”组织体系,科学设置田园党小组,推动党员到田园报到,让贴心服务直达农户心间。

  同时,将资源向田园汇聚。明溪县把课堂搬到地头,建设“田间学校”、乡村人才工作站等平台15处,引导科技特派员、农科院专家、驻村干部纷纷下沉,“田园党课”传理论,“田园实践”授技能。今年以来,开展现场观摩会等特色课堂30余期,培训1100余人次。

  人才活水润沃野。夏坊乡致富带头人陈忠平带动50余户农户种丝瓜茄子;城关乡海归青年张雪凤经营翠飞园生态农场;胡坊镇党员冯健平钻研中药材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明溪县大力回引人才、培育本土能手,储备后备干部、青年党员、致富能人等387人,乡村人才在广袤田园绽放光彩。

  联盟活产业 沃土结“金果”

  眼下正值果蔬丰收时节,走进盖洋镇画桥村,绿叶层叠间,“台湾金童”小番茄鲜艳欲滴,“彩虹西瓜”圆润饱满,空气里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看,这是今年新引进的彩虹西瓜,亩产3000多斤,品质非常好,销路不愁,我们还搞亲子采摘,亩产值大约有1.5万元。”画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俞兴斌指着藤蔓,满脸笑意,“不像以前,大多是散户种瓜果,卖不掉烂地里,心疼啊!”

  如何破解单打独斗的困局?俞兴斌和镇干部们反复琢磨,找到破题钥匙——以“田园党建”为纽带,将画桥村作为核心村,联合林地、桂林等7个村,组建“跨村联建”联盟,推行供苗、技术、标准、品牌、销售“五统一”模式,推动特色种植走向规模化、品牌化。

  整合零散的火山岩地,连成3000亩特色农业经济带,产品直通泉州、厦门市场;致富能手陈方正携手台商,投资400万元打造闽台农旅融合示范产业园……党建聚“链”,产业活力迸发。如今,盖洋镇已吸引10余家企业、30家合作社、50多个家庭农场、200多人投身火山岩特色种植,农产品实现稳产增收150余万元。

  产业旺,乡村兴。明溪县紧扣资源禀赋,成立14个联村党组织,覆盖51个村,推广“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让组织链嵌入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0家,培育龙头企业26家,实施火山岩果蔬、林药种植等联创联带联增项目40余个,建成淮山等基地10.8万亩,全县93%的行政村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

  乡韵润家园 和美入画来

  三伏热浪灼人,瀚仙镇龙湖村却别有一番清凉。荷花迎着烈日开得正盛,龙池边,孩童们赤脚嬉戏、打着水仗。不远处,黛瓦白墙、马头翘角,构成一幅绚丽的田园长卷。

  “前几年哪有这热闹,现在城里人傍晚都赶过来乘凉,我这农家乐生意翻了好几番,每天有6桌到8桌,这个月接待了200多桌的客人。”看着眼前的景象,在龙湖村经营舒鑫源饭店的村民汤和明乐呵呵地说。

  龙湖之变,源自“田园党建”的深耕细作。作为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瀚仙镇创新推出“乡愁家园、现代田园、理学公园”三园共建党建模式,积极引入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统筹推进28个乡建乡创项目。

  “项目启动前,党员们挨家挨户敲门,收到了200多条建议。”龙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揭金水回忆,“我们把这些‘金点子’揉进设计中,就是想让村民们住得舒心、得到实惠。”

  在党组织引领下,龙湖村巧妙融合乡建乡创、人居环境整治与文化旅游:老街风貌焕新,农房适老化改造提升生活质量;深挖“闽学鼻祖”杨时故里底蕴,打造“程门立雪”等文化景观;龙池水上乐园、田园民宿等业态兴起。2024年,龙湖村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收入增收3万余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更需铸魂。明溪县创新乡风治理,罗翠村推行“文明积分制”,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银发志愿队活跃乡间,“田园讲堂”宣传乡土文化……一个个村庄悄然蝶变,侨乡明溪的乡村振兴新篇,正于青山绿水间挥毫续写。(记者 卢素平 通讯员 雷玉平 邝 玥)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