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福建农信:汲取源头活水力量  谱写金融为民华章

2025年07月30日17:19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福建农信汲取源头活水力量谱写金融为民华章

农信金融助理深入下党乡开展“三农”服务。

客户在福建农信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取款。

农信金融助理在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农信金融助理走访家庭农场推广“福果贷”。

农信金融助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深入渔排开展金融服务。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1989年7月,习近平同志一进下党乡调研时便指出:“农村金融服务是脱贫致富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一定要加强”“农村信用社要贴近农村基层,才能发挥扶贫信贷方面的作用。”牢记嘱托的福建农信,汲取金融善治源头活水,深耕八闽、勇担使命,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2005年7月29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福建省农信联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带领全省农信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深耕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至2025年6月末,福建农信资产总额达1.45万亿元、存款余额达1.14万亿元、贷款余额近7700亿元,分别较20年前增长超26倍、19倍、16倍,资产质量稳居全国农信机构前列,成为福建省内网点和人员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支农力度最强的金融机构。

  坚持金融为民

  勇担助力乡村振兴使命

  “便利工农群众经济的周转与帮助发展生产,实行低利借贷,抵制高利贷的剥削”的标语,在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裕安堂——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旧址的墙面上依然清晰可见。农信初心,与殷殷嘱托重叠,成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引领福建农信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步履更加铿锵有力。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世纪80年代,宁德金融部门牢记殷殷嘱托,及时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涉农金融服务,当年即指导将下党乡信用站升格为下党乡信用社,充实了人员和技术力量,为下党乡填补了金融服务空白。此后,尤其是省农信联社成立以来的20年间,福建农信持续在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提升便民惠民能力上发力,聚焦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建设近1900个营业网点,独家实现营业网点“乡乡通”;布设近1.1万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打造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两大触达“千万级”客群的线上服务渠道,推进具有福建农信特色的“开放银行+金融超市”模式,大力拓展商超、医院、景区、停车场、餐饮等26大行业应用场景,实现电子银行服务“户户通”。聚焦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发行社保卡超2200万张,覆盖全省超50%的常住人口;积极推动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医保机构、政务服务、电商快递等各类主体参与打造福农驿站217个,让金融、政务、电商、物流、民生融合服务直达乡村“神经末梢”,成为离农最近、与农最亲的金融机构。

  “靠着在信用社借的50元钱和学校补助的20元路费,林俊德就这样去学校报到了。”中国核试验基地编写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一书中这句简短的话,平静而又深情地述说了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与福建农信的渊源,这正是福建农信牢记关于农村信用社发挥扶贫信贷方面作用要求的生动注脚。数十年风雨同舟,福建农信始终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勇毅前行。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福建农信主动扛起先行旗,脱贫攻坚期内,福建农信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3.72亿元,惠及8.3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和金额均占全省银行业70%以上,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难题,变“输血”为“造血”。

  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方面,福建农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接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89亿元,占全省银行业超90%,有效满足脱贫人口资金需求,助力脱贫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超100亿元,助力近47万名大学生圆梦。另一方面,福建农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连续5年以一号文出台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聚焦农产品供给、海洋产业链、林业制度改革、县域重点产业“四链”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福农综合服务战略,助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系列数据和荣誉印证了福建农信当好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的担当:至6月末,福建农信涉农贷款余额超4700亿元,市场份额超20%,其中特色现代农业“3212”工程贷款超1600亿元、涉林贷款超460亿元、海洋经济贷款超350亿元;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参与主办建设信用村3263个、信用乡镇132个、信用县4个。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近3年累计减费让利超190亿元。省农信联社连续5年荣获福建省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优秀”等次,连续两年获评银行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励评价一等奖、位列第1名。

  下一步,福建农信将聚焦国家战略部署、福建资源禀赋、农信经营优势,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深刻把握山海、城乡等“四个关系”,落实兴业、强县、富民政策,融入农村改革、县域消费、重点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福建“四大经济”发展,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义利并举

  创新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2024年,黄振芳家庭林场作为宁德首个获得林业产业经营票证的主体(编号ND00001),在票证颁发当天获得周宁农信联社“林e贷”综合授信3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项目。30多年前在这个林场诞生的“活立木贷款”构想,进一步得到创新拓展。

  如何把青山变“金山”?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一个思路:“我们能不能用活立木贷款?”以生长中的林木资源作为贷款抵押物,习近平同志这一设想为福建探索释放林权融资功能提供了新路径。20年来,福建农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探索,形成“福林贷”“惠林卡”“碳汇贷”“林票贷”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涉林贷款市场份额近30%,林业金融特色服务模式走向全国。依托林业要素管理平台,助推超1万户新林主体信息上平台,占全省新林主体数92.22%,涉及森林库面积超1000万亩。

  聚焦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数据价值转化运用,福建农信率先在林业经营权、农村集体股权、农村产权等要素、权益盘活上试点,推动数据成果运用转化信贷户数超12万户、金额近360亿元。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契机,福建农信建设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新农主体管理、乡村治理和预警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激活农房、宅基地、林权等农村“沉睡”资源,助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丰富和拓展“敲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的内涵。

  依托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省级平台,汇聚1.55万个村居组织农村集体“三资”数据,其中村财数据实现全量汇聚,并为1.5万个村居办理二维码收单业务、1.48万个村居办理村务卡,实现农村集体资金收支“无现金”,切实助力村集体扎紧钱袋子、守住集体账。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省级平台与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互联互通,为省纪委监委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提供支撑。引导45家行社与省、市产权交易机构共同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推动产权成交超2000宗、金额超22亿元。依托新农主体管理评级系统,持续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超10万户新农主体精准画像,建档、评级、授信6.4万户,授信金额271.05亿元。

  自主研发的福农e政银政直联平台,创新助力财政扶贫惠民资金全流程线上代发,代发覆盖全省76个县区、701个代发单位,发放财政性资金超130亿元,服务近2900万人次,推动惠民政策直达基层末梢。

  “为经济活动‘量体裁衣’地设计金融服务工具,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遵循这一理念,福建农信始终以创新为载体,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原来的只能办理简单的存、贷、汇三项业务,发展到如今线上线下畅通,提供一站式、全面化、融合性服务。

  聚焦更加有力满足客户需求,匠心打造“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大系列,44款全省统一信贷产品,以及20款行社特色信贷产品,形成“大五福+小五福”的特色产品体系。至6月末,“五福”系列贷款余额超2200亿元。创设省级统一理财品牌,逐步打造农信特色理财产品超市;形成外汇存款、国际贸易融资等在内较为完善的国际业务产品体系;主题银行、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机构等特色服务模式广受社会和群众认可。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福建农信将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坚定走实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和合共生

  探索完善金融治理生态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自始就是福建农信的“根”和“魂”,红色农信基因已经深度融入福建农信人血脉。从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首批红色信用社在闽西诞生;到2010年,全省农信联社、农商银行党组织统一转为省农信联社党委垂直管理;再到2020年,省农信联社党委旗帜鲜明提出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近年来,福建农信全面完成把加强党的领导写入章程;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明确党委的职责任务、议事范围等,并前置研究重大事项,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更为凸显;优化组织架构,深化“支部建在网点(部门)上”专项行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建工作体系。至6月末,全省农信系统党员数量突破1万名,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

  发挥党组织垂直管理的组织优势,福建农信通过强化协同互助、抱团取暖,整合资源办大事、办难事,统一升级农信品牌形象及品牌主张“福山福海 福见农信”,打造集约的客服中心、作业中心,构建科技业务、运营、管理、风控四大数字化体系,创建科技创新联盟、“两地三中心”科技容灾体系,各项改革稳妥推进,公司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一系列改革前做不了的事正逐渐变为现实,省农信联社履职监管评价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农信系统前列。紧抓改革窗口期,福建农信正推进“全省一盘棋、农信一家亲”机制建设,强化省级大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构建统一的山海协作、业务协同、管理集约、风险防范、队伍联建、科技共享、利益联结、改革共推体系,为福建农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质量的党建成果引领高质量发展,政治优势已经转化为福建农信的金融治理效能,通过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福建农信共派驻6400余名金融助理员,覆盖全省1.7万个行政村及社区,深度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形成金融助理员与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一书记三大员”协同联动机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普惠金融等金融服务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涌现出“垄上行”金融服务队、“狗不叫”金融助理、“乡村振兴金融轻骑兵”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党建服务品牌。例如,寿宁“垄上行”金融服务队成立9年间,传承农信背包下乡和走村串户的传统,足迹遍布全县200多个乡村,累计下乡2900多个工作日,共收集贷款意向4700余户,社保卡升级换卡3万多张,开展金融知识宣传近500场次,累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受理业务528人次,生动诠释了农信人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的“三水精神”。

  以党建为纽带,福建农信着力构建共享与普惠的乡村市场共同体新机制。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福建农信与全省各设区市政府、主要涉农厅局等60多家单位深入开展战略合作,通过组织联建、理论联学、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汇聚更加广大的力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近三年来,全省农信系统各级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共建超6500次,合力解决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党建双基联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砥砺奋进二十载,农信铁军踏新程。站在新起点上,福建农信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牢记金融为民嘱托,树牢“和合共生、义利并举”理念,以金融活水灌溉“三农”沃土,在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四大经济”中勇担使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闵侬欣)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