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新罗:司法服务“及时雨”,为群众幸福“增底色”

一笔15万元的“福农贷”逾期,在龙岩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的帮助下,渔业养殖户廖某不仅资产未被冻结、生产未受限制,还获得了18个月的还款缓冲时间,直接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近日,廖某的“鱼塘重生记”成功出圈,赢得不少市民点赞。
司法协同“急救包”,让鱼塘重生“出圈”,这是闽西惠农金融司法服务机制的生动实践与缩影。近年来,新罗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新罗法院)依托龙岩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不断强化司法服务“三农”意识,创新构建“金色司法+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司法与金融深度融合,为涉农金融纠纷提供全周期司法保障。
司法不仅是裁判者,更是生产力“守护者”。2025年以来,新罗法院已高效化解涉农金融纠纷327件,为农户减免息费超460万元,社会反响良好。
司法服务零距离 下沉一线察民情
据介绍,涉农金融贷款具有贷款用途鲜明、金额较小、时效性强等特点,为此,新罗法院主动对接辖区内金融机构,建立配套惠农金融司法服务机制,针对“福农贷”“益林贷”等金融产品,定制个性化、零距离的普惠司法服务套餐,形成高效解纷网络,筑牢法治屏障。
为将工作向前延伸,新罗法院联合龙岩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深入推进“一村(居)一法官”机制,依托村居法官工作室,联合开展涉农金融纠纷前端预警,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循环联动,达到普法宣传、解纷调处、风险预警三维联动效果,为农村金融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速解纠纷促振兴 惠农减负惠民生
新罗法院将效率作为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抓手,推进涉农金融纠纷快速化解。通过构建“法银合作”机制,以龙岩农商银行为试点银行,签订《建立小额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备忘录》,该机制已在辖区14家银行分支机构逐步铺开。
针对农林户经营者因资金周转困难引发的金融纠纷,新罗法院开启“小额快处”绿色通道,简化小额金融纠纷办理流程,提供定制化解方案,为普惠产品用户给予适当宽展期限,减免贷款的罚息、违约金等额外负担,有效降低涉农经济主体的融资成本。
同时,创新“信用修复+产业帮扶”模式,迄今已帮忙协调183家诚信经营主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推动涉农金融案件调解成功率上升18%。例如,竹农袁某因毛竹滞销逾期8万元贷款,经协同中心调解获3年展期,免除罚息1.2万元,其经营的竹制品加工厂新增就业岗位6个,年产值也实现新突破。
护航乡村新发展 长情陪伴聚民心
新罗法院组建“法官+特邀调解员”调解团队,培育41名“法律明白人”,不定期召开工作交流座谈,深入分析涉农金融纠纷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涉农金融纠纷调处一体化机制,联动金融监管部门,通过金融监管+司法建议叠加等模式,向金融机构发布风险预警报告,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2024年,初涉果林种植的黄先生因林贷纠纷与协同中心调解员“结缘”,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与专业指导下,黄先生不仅成功解决了林贷纠纷,还逐步建立起对协同中心的信任。此后,每当遇到法律上的困惑,他总会第一时间向协同中心求助。
从袁某的竹厂到黄先生的果林,从调解室的茶桌到田间地头的“惠农e站”,这些带着泥土味的法治故事在闽西的青山绿水间续写新篇。(刘璐 曹晓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