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五载深耕社区矫正路 三维发力谱写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年来,厦门市翔安区社区矫正管理局聚焦社区矫正核心环节,在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心理矫治三个层面精准发力,持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五年以来,累计帮助4313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日常监管织密网络,预防风险闭环管控链条
五年来,翔安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坚持以规范化、智能化为抓手,构建起严密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信息化核查。每日安排专人开展“三随机”信息化核查:随机抽查动态轨迹、随机开展电话抽查、随机发送适时抽查,严防脱管漏管现象,杜绝社区矫正对象侥幸心理。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电话抽查8688人次,信息化核查31282人次,提升社区矫正监管精准度。
全面推进实地查访。以实地查访聚焦风险稳控,点面排查织就无缝大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排查机制。自2020年以来,坚持对全区列管4738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全覆盖排查,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户”,落实见面必教育,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严守重要维稳节点。在重要假期及节点期间,全面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加大信息化核查频次,确保列管社区矫正对象在重点敏感时节安全稳定,无脱漏管等异常情况发生。同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保障监管到位、处置及时,全力维护特殊时间节点辖区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形势。
思想教育构建防线,聚焦群体细化分类教育
注重联动效应,切实强化“四方联动”机制。翔安区司法局联合区人民法院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旁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敲诈勒索罪等案件庭审,直面真实案例,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联合区检察院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专项集中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明晰法律边界,避免再次触碰法律红线;联合区公安分局不定期组织危险驾驶罪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注重源头治理,切实开展针对性专题教育。根据日常监管了解的情况,因人因势针对性开展专题教育。根据矫情变化,抓细分类教育。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心理特征、个人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教育计划,开展针对性教育。2020年来,共开展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道路交通安全等小班分类教育课程45场次,受教育社区矫正对象2124人次,取得良好教育成效。结合法治宣传,开展特色教育。结合社矫法宣传月,通过集中警示教育、入户走访宣传、“《社区矫正法》进社区”活动,一方面,将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向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再宣传再教育再强调,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珍惜社区矫正机会,杜绝重新犯罪;另一方面,扩大《社区矫正法》宣传面和覆盖面,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和公众参与度,营造广大群众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巩固教育成效,强化解矫教育。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在临近解矫前容易出现不服管、熬时间等情况,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设巩固性教育强化班,进一步增强临近解矫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法律法规的意识,切实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涉嫌重新违法犯罪。
注重社会效益,切实充实公益活动基地。与养老院、图书馆等场所合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建立集教育、帮扶、公益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为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固定场所,通过公益活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效。2020年以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97场次,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活动2535人次。
心理评估筑牢根基,精准干预巩固矫治成效
筛风险,持续推进心理矫正工作。对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面谈及心理测评,初步了解其个人情况及家庭状况,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2020年以来,累计进行入矫谈话及心理测评4738人次;重点关注矫正期1年以上的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中期谈话排查,介入再犯罪风险测评,掌握心理波动。2020年至今共开展心理排查544人次,发现存在风险116人次均落实心理辅导,对存在自残自伤、情绪不受控等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介入危机干预17人次,有效降低再犯罪风险。
重纾解,持续关注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情况。结合在矫人员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教育课程,累计开展3期婚姻家庭系列讲座。一方面,普法宣传矫其行。邀请法官、律师,围绕婚姻家事纠纷常见法律问题,向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普法教育,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做到“家和万事兴”。另一方面,心理教育治其心。心理咨询师从家庭成员关系修复出发,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与家庭成员平等、平和相处,鼓励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主动寻求心理帮助与辅导服务。
助成长,持续加强未成年心理矫治。注重心理教育感化,专注未成年团体辅导。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制定年度心理团辅活动计划,“青春护航”小组团辅活动、“一月一主题”等心理团辅活动,激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思考未来,找到前进内驱力。2020年至今组织开展未成年心理团辅30场次。注重信息互通,搭建桥梁齐心协力。重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支持系统建设,促进亲子沟通交流,逐步改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和家长的紧张关系。同时,密切与家庭、监护人、辅导员等常态化沟通,掌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波动、学习生活情况及社区矫正情况;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关注孩子们在思想、行为上的转变,进一步配合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解除矫正、回归社会。
五年来,翔安区社区矫正管理局为持续筑牢辖区社区矫正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矢志笃行。未来,翔安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将继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为指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