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宁:低碳景区的“绿色引力”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饮用水源水达标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县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一个个“100%”,是今年上半年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交出的“生态答卷”。
在泰宁,“低碳”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泰宁丹霞地貌总面积234.87平方公里,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泰宁丹霞地貌的核心区域,在闽西北群山环抱之中的寨下大峡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是低碳景区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泰宁丹霞地貌。人民网 李昌乾摄
五年前,《泰宁县低碳景区寨下大峡谷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作为泰宁县乃至三明市的第一个低碳景区试点单位,寨下大峡谷围绕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落实低碳设施建设、打造低碳旅游品牌、构建生态景区管理体系等方面,让“低碳”切实地转化为可见可感的成果。
乘坐新能源公交专线,从泰宁城区抵达寨下大峡谷景区,可见沿途的路灯顶着“太阳能帽”,正源源不断地将绿色电能注入景区照明系统。
“不止这些,景区的新项目都采用环保材料和回收木材,凭借大面积采光通风的建筑设计,还配有24小时运转的空气负氧离子观测站,低碳与绿色在这里随处可见。”寨下大峡谷讲解员孙磊说。
泰宁县的空气负氧离子观测站。实习生 林翔摄
深藏于闽西北群山中的“丹霞秘境”,因澄澈的溪水、清新的空气、青绿的植被,成为游客心目中的“天然氧吧”。泰宁正是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坚守,换来持续释放的“生态红利”。
2025年上半年,泰宁接待旅游人数达501.02万人次,同比增长13.6%;游客旅游消费总额达40.09亿元,同比增长17.8%。借着旅游热潮,泰宁百姓也在这场“绿色变革”中尝到甜头——旅游收入占当地农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从“守着山水愁饭吃”到“靠着山水赚好钱”,泰宁用实打实的“旅游产业成绩单”证明:把生态保护好,经济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生态保护的长卷没有“终章”,从泰宁一隅看三明全市,随着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未来,三明还将秉持“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坚守,继续在山水间书写新的生态保护篇章。(实习生林翔参与采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