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管得住”到“矫得好”  厦门市海沧区司法局以规范化、智慧化助推社区矫正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11日10:10 |
小字号

近日,随着厦门市海沧区42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统一的服装、徽章和证件配发工作完成,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标志着海沧区社区矫正工作在提升规范全面建设上迈出新步伐。据悉,自2024年海沧区启动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以来,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持续保持安全稳定态势。全区累计列管矫正对象近千人,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为“零”,教育矫正质量稳步提升,切实维护了辖区社会安全稳定。

以硬件规范化建设为立足点,不断完善中心设施设备

规范社矫中心功能。海沧区对照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对1200多平方米的社区矫正中心进行科学规划,率先全市完善提升“三区十八室”功能。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矫正中心持续完善禁毒宣教区、心理宣泄室和宣告室等功能区建设,配齐安防设施设备,将矫正中心打造成为集报到宣告、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综合教育矫正场所。在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同步规范社区矫正室、法治教育室、宣告室等相关功能区域配置。

配备智慧教育设施。紧扣教育矫正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趋势,社矫中心配备自助矫正终端、远程教育系统、心理测评辅导系统、督察指挥系统及VR实景教育系统等设备,有效支撑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教育帮扶,全面提升矫正工作成效。

实现软硬件互联互通。打通中心、司法所直至各村(社区)信息节点,实现软硬件互联互通。可通过督察指挥系统视频点验,实景教育系统远程教育,各类文书档案互传流转。设置电子围栏,实现社区矫正网络全区“零死角”履盖。

以队伍规范化为切入点,不断提升专业队伍能力素质

强化力量配备。优先配齐配强社矫中心、司法所干部队伍,落实年度专项经费保障,通过社会化招标方式,配备心理疏导、教育帮扶、档案管理、社会工作、行政文秘等专业社工,形成分工协作的社工团队。加强领导力量,由责任心强、作风实的局党组成员驻点负责社区矫正工作,落实戒毒警察入驻社矫中心试点帮带计划。努力形成领导力量坚强、日常管理严格、监督考核落实、分工协作配合的规范化管理队伍。

社矫中心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海沧区司法局供图

社矫中心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海沧区司法局供图

强化能力提升。针对调查评估、事项审批、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与案卷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常态化组织社矫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通过案例分析反思,经验总结集思广益,确定业务学习内容,明晰工作程序方法,落实分工负责要求。为检验业务水平,每年培训交流期间举办矫正法知识竞赛、实务操作竞赛,营造以赛促学、以学促干、以干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综合考评。针对一线社矫工作队伍中,各专业社工占主体这一实际情况,海沧区司法局持续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按季度、半年、全年度细化制定考评办法,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考评目标,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将工作绩效、作风态度与考核结果紧密挂钩,贯彻赏优罚劣原则,对不称职或违反清正廉洁纪律的人员依法依规予以调整处理,不断增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以业务规范化为落脚点,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强化执法监督。海沧区司法局以《关于开展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检查实施方案》为抓手,建立工作机制,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每季度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交叉检查,通过查阅档案台账、工作记录和一体化平台数据,结合随机抽查集中教育、公益活动及实地查访情况,对司法所和社矫中心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复盘,每季度通报,并列出问题清单,督促各部门规范落实社矫法律法规和相关工作措施。

健全工作机制。牵头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建立四方联动机制,强化衔接协作与信息共享,细化明确各部门在社区矫正对象审前调查、失联查找、撤缓收监等事项中各自职责。完善工作提醒制度,根据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分类开展法纪教育,定期推送“温馨短信”,常态化坚持关心帮扶和困难慰问,及时向各司法所制发工作提醒,确保社矫中心和各司法所统一执法标准。2024年以来,制发10份《工作提醒》,对请销假审批、文书制作、考核奖惩等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

规范档案管理。对照《福建省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办法》,结合社矫工作实际,全面梳理制定档案目录清单,剔除重复冗余和于法无据的文书材料,明确要求社矫中心和各司法所限期整改在矫对象档案,确保所有档案文书材料均合法、规范。同时加强案卷评查,每份解矫档案须经4轮检查方可入库保存,着力实现全区档案文书材料的规范统一,并在省、市分别介绍规范档案经验。

以智慧化赋能为突破点,实现监管与帮扶双提升

推行智慧监管。落实每日信息化核查勤务制度,社区矫正对象统一在手机上安装“在矫通”APP,严格按照管理类别每日完成相应次数的位置确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坚持追踪核查活动轨迹。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对越界、关机等异常行为自动预警,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形成“技术监测—快速响应—及时处置”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共处理各类预警信息23条。

坚持靶向施策。整合司法、公安等6个部门数据,通过AI分析生成矫正对象风险等级与需求画像,据此分类施策,如对高风险对象强化监管、对求职对象匹配岗位等。推动监管从“一刀切”转向“个性化”,帮扶从“笼统化”转向“靶向式”。

联动线上线下。构建“监管+教育+帮扶”一体化模式,依托线上平台完成人脸签到、位置确认、适时抽查等监管任务,同时利用教育课件、心理测评、技能培训等模块开展针对性教育帮扶。定期组织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心理工作者来社矫中心上课,并同步开设线上课程,保证社矫对象参课率达100%;线下结合实地查访开展一对一谈心、组织就业指导专场培训等。通过技术赋能,以智能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又让教育帮扶突破时空限制,确保矫正对象在严格监管中得到针对性帮扶,加速融入社会。

今后,海沧区司法局还将继续深入贯彻各级关于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工作要求,以规范化建设为引领,持续补短板强基础提质效,以智慧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监管不松懈、帮扶有温度”理念,有效防范化解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风险,扎实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和效果。(文/图 海沧区司法局)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