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医院入选国家级“美丽医院”建设实践案例

近日,国家卫健委人口文化与基层健康中心发布“2025年‘美丽医院’建设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报送的《绘就医疗生态新画卷——晋江市医院多维构建“美丽医院”标杆样本》入选2025年“美丽医院”建设实践案例。
始建于1936年的晋江市医院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年6月11日,该医院成为国家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医院以党建为引领,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用“医文赋能,深化党业融合”为县域公立医院的发展注入动力,通过环境、服务、人文、医疗等多维度的创新突破,绘就“美丽医院”的生态画卷,完成了从“县域小院”到国家级医疗中心试点项目的蜕变。
晋江市医院
环境之美
闽南雅韵融现代,打造疗愈式“花园医院”
走进晋江市医院,可见兼具现代与闽南风情的建筑群落。医院以红墙陶板为基调,细节处融入闽南建筑神韵,营造出富有地域文化底蕴的现代空间。
医院秉持“环境与心身共愈”的理念,将整个院区打造成“花园式”的就医环境。院区绿化覆盖率达33.5%,形成了“四季有花、移步换景”的生态格局。以闽南特有的鸡蛋花、蓝花楹、宫粉紫荆等为基底,搭配翠竹、秋枫等绿植,构建起错落有致的生态长廊。竹林掩映的小山古亭与温馨的康复花园,成为患者疗愈身心的“天然氧舱”。凭借着对生态环境的匠心营造,医院获评国家级“绿色低碳公共机构”、泉州“最美单位庭院”等称号,让自然之美成为疗愈的第一处方。
服务之美
“患”位思考破难题,构建全周期便民诊疗链
组织志愿者开展指引、导诊等服务
为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晋江市医院主动靠前、“患”位思考,从细微之处入手,持续探索推进各项医疗服务新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就医烦心事。
近年来,医院落地“一次挂号管三天”就医举措,让患者省时省钱;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受累”难题;试行“先诊疗后付费”,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设立一站式预约检查,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组织志愿者开展指引、导诊等服务,同时还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提高来院患者对新举措的知晓率,让就医流程更加顺畅便捷。
人文之美
书香药香两相宜,勾勒全龄友好人文图景
晋江市医院以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目标,构建起全方位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针对老年人就医时面临的智能技术应用难题,医院设立老年人快速预检通道,配备专人协助扫码、测温;提供电话预约、现场挂号、线上预约等多渠道挂号服务,确保老年人就医“零障碍”。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设置28项便民服务措施,包括免费提供轮椅、老花镜、血压测量仪,开设老年人专属取药窗口等等。此外,医院创建了“七色花”主题童话屋,定期开展医疗适应游戏和各类主题活动,为就诊儿童及家属提供更温馨的就医环境。
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温馨的就医环境
为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今年,医院还落地了福建省首家建在医院里的共享“城市书房”。书房内藏书超15000册,种类涵盖人文社科、文学经典、健康养生、科普生活、少儿绘本等多个领域和题材,可满足老中青幼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医疗之美
精医强技焕新彩,铸就生命健康新高地
在各级政府和上海六院的大力支持下,晋江市医院以“晋江经验”为指引,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内涵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落地至今,医院不仅先后挂牌了7个上海六院专家名医工作室,还吸引了46名上海六院常驻专家团队轮番入驻,至今已辐射带动开展了159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血管吻合游离腓骨移植的保髋手术等16项国内领先技术。据统计,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落地晋江至今,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13.59%,住院量同比增长96.18%,手术量同比增长138.02%,其中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178.29%。跨域就医患者回流同比增长126.66%,境内外人员回流就诊同比增长396.17%。
在科研领域,医院完成福建省创伤骨科与修复重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景数据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五大科研平台建设。实现了省级科研课题的“零”的突破,获得省市级课题立项52项;SCI、核心期刊论文发表129篇、专利106项,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较建设前均翻了3倍。
在学科建设方面,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入选福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同时医院被列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点名单。
未来,晋江市医院将继续以美丽为帆,以民生为锚,将环境之美转化为疗愈之力,服务之美升华为信任之基,人文之美沉淀为城市之魂,技术之美锻造成发展之翼。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医院正以每个细节的极致追求,书写“美丽医院”建设的时代答卷。(文/图 张灵珊 唐诗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