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 “数字大脑”推动打叶复烤智能化升级

在整个烟草产业链上,打叶复烤是衔接卷烟工业与烟草农业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在打叶复烤环节工艺参数设置主要依赖人工经验赋值——参数怎么调、质量怎么控,大多基于操作人员的长期实践和主观判断,“事后追溯”更是耗时耗力。
生产现场通过监控系统便能监测烟叶加工情况。陈治龙摄
如何打破这种“经验主导、结果追溯”的传统困局?福建中烟龙岩金叶复烤公司(以下简称“金叶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的“数字大脑”系统——打叶复烤工艺质量动态管控技术,用数据库寻优赋值替代人工经验设参,真正实现了打叶复烤质量管控的智能化升级。
从“凭经验”到“看数据”,系统自动推荐“最佳配方”
过去,车间操作人员用手摸、眼看,判断烟叶的厚薄、水分、韧性等每批次牌号的烟叶原料物理特性,然后再凭经验设置加工参数。
如今,金叶公司通过创新研发烟叶智能分型系统,建立了基于原料物理特性自动分型的产前工艺参数预测和评价技术,能科学检测烟叶粘附力、穿透强度等5项关键力学“体质指标”,就像给烟叶做了一次全面体检。
同时,搭建烟叶力学特性与打叶复烤核心工艺参数的关联模型。采用聚类算法,明确不同烟叶耐加工性差异,精准量化烟叶物理特性,自动把烟叶分为三种“体质类型”,再匹配最优的加工参数,彻底告别“一刀切”和“凭经验”,实现真正的“因型施控”。
从“事后查”到“实时管”,10秒一次“健康监测”
开发基于QI值的动态质量监控系统,设置“QI连续6点下降”等预警规则。生产过程中,系统就像一位“全天候健康管家”,每10秒就对实时集成的69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一次“体检”,生成动态质量指数(QI值)。一旦发现异常趋势,1分钟内就会发出预警,推送到操作终端。这就好比为生产线装上了“心电图”,一旦出现“心律不齐”,系统立马“报警”,操作人员可第一时间干预,把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从“翻旧账”到“秒溯源”,每箱烟叶都有“身份证”
此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追溯起来就像“大海捞针”,得一个个环节翻记录。现在,以单箱(200kg)为最小追溯单元的智能追溯体系,覆盖了具体箱号对应的从投料、润叶到打叶、复烤的全环节信息,为每箱产品赋予唯一“数据身份证”,实现了质量问题快速定位、秒级追溯。
通过系统,任何一箱成品的质量问题都能在瞬间反向追溯至每一个加工环节,“哪一柜、哪一时段、哪个参数出了问题”一目了然。基于质量追溯,所有数据还会沉淀为动态更新的“黄金参数库”和“质量风险库”,不断优化后续生产,形成“问题定位-参数优化-控制升级”,形成“越用越聪明”的闭环管理。
金叶公司通过打造这套“数字大脑”,实现了打叶复烤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的跨越。未来,将继续升级这套“智能中枢”,深化质量大数据分析,持续提升原料品质保障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数字新动能。(徐国金 黄加旋 廖智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