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老年大学:以教学创新引领老年教育提质增效

2025年10月13日15:49 |
小字号

厦门老年大学自1985年创办以来,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历经四十年耕耘,教学建设实现了从“小课堂”到“大学校”的历史性跨越,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学制的老年教育教学体系,办学规模屡创新高,目前每天约有3500人次的学员走进这所环境优美、宽敞舒适的新校园学习自己喜爱的课程。

2024年9月,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全面建成启用。

2024年9月,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全面建成启用。

教学创新是厦门老年大学四十年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2026新学年,学校紧紧围绕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到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老年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打造更具针对性、专业性与时代性的老年教育新生态。

课程优化:精准对接需求,打造多元课程矩阵

新学年学校对课程体系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总课程数达到192门,开设教学班438个,学员数已超过1.7万人次,较以往有大幅扩容;其中新增44门切合老年人需求与时代特色的实用课程,覆盖四大核心板块,并开设28个一学期的短学制教学班,灵活适配不同学员的学习节奏。

林金豹正为咖啡制作与品鉴班学员示范咖啡制作。

林金豹正为咖啡制作与品鉴班学员示范咖啡制作。

例如,生活技能类,紧密对接日常需求,推出家庭果蔬栽培、咖啡制作与品鉴等课程,其中咖啡课由2008年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总冠军林金豹主讲,帮助老年人解锁品质生活新技能。课堂上,林金豹从咖啡豆的挑选、研磨,到咖啡机的操作、拉花技巧,再到不同口味咖啡的品鉴方法,进行细致讲解与示范。学员们亲手操作咖啡机,尝试制作拿铁、卡布奇诺,在浓郁的咖啡香气中,不仅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更感受到了时尚生活的魅力。

健康养生类,新增意外防范与应急救护、垫上普拉提等课程,开设老年主动健康促进与管理专业,非遗耳穴代表性传承人李春莺等专家提供专业指导。李春莺将耳穴疗法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授学员通过耳穴按摩缓解失眠、高血压等常见老年健康问题。

非遗传承类由原来的3门增至13门,涵盖厦门珠绣、答嘴鼓等闽南特色项目。非遗(答嘴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志萍等名家亲自执教,让学员在学习技艺中传承本土文化。林志萍用幽默风趣的闽南语,将答嘴鼓的押韵技巧、表演精髓融入教学,学员们从发音练习到剧本创作,逐步掌握这门传统曲艺的表演方法。

卢凌正为手机AI应用与实操班学员讲解手机AI操作。

卢凌正为手机AI应用与实操班学员讲解手机AI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因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多方联系师资,开设了多门智能应用类课程,包括AI魔法课、人工智能与银龄生活等前沿内容,仅手机短视频与AI应用相关班级就有10个教学班,教授AI故事成片、老照片修复等实用技能,帮助老年人破解数字鸿沟。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同步推进,厦门老年大学微信小程序学员端开设40多门精品网课,并与国家老年大学“云课堂”实现互联互通,通过手机即可以直接参与国家老年大学优质线上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打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

师资建设:构建多元梯队,注入专业活力

师资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保障。今年来,厦门老年大学通过“引才+育才”双轮驱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打造出一支老中青结合、专业多元、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学创新筑牢根基。

厦门老年大学组织新入职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厦门老年大学组织新入职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新学年学校新聘教师就有78人,其中50岁以下的占比达74.36%,更有6名00后的青年教师加入,为教师队伍注入青春活力,打破老年教育教师“老龄化”的刻板印象。年轻教师善于运用新媒体工具与互动教学方法,他们将短视频、动画等元素融入课堂,用更生动、更贴近老年人认知习惯的方式开展教学,深受学员欢迎。

在厦门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中可谓名家荟萃,涵盖了高校教师、行业领军人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多元群体: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数据与数据科学博士洪晶瑾加盟,同时担任全国老年大学人工智能统编教材联合主编;拥有近30年教学经验的赵堡太极拳专家慕新军,将传统武术与现代养生理念融入课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研究员卢凌等负责智能应用类课程教学,用专业力量提升课程深度。

2024—2025学年小篆班学员举行笔会交流活动。

2024—2025学年小篆班学员举行笔会交流活动。

学校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定期举办“互学互鉴,共促成长”公开课活动,如《书法临帖技巧》等课程展示,从笔法讲解到临帖实践,层层递进,课后观摩者从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内容设计等多角度提出建议,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开展AI应用专项培训与跨校教学研讨,帮助教师紧跟教学创新趋势;实施优秀教师表彰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新动力。

教学模式:分层进阶提质,打造精品课堂

经过多年深耕,厦门老年大学已形成涵盖生活艺术、智能应用、书画篆刻、健康养生等十大领域的学科体系,分层教学占比达71%,“初级—中级—高级—研修”的进阶体系不断完善,满足不同基础学员的学习需求。

厦门老年大学组织书画高级研修班作品创作名师现场教学。

厦门老年大学组织书画高级研修班作品创作名师现场教学。

新学年,学校还新增6个师资班与表演班,首次开设的古琴、巴扬手风琴等表演班,虽设置了基础演奏能力的考试门槛,仍迅速报满,助力老年教育从“老有所学”向“学有所成、学有所为”升级。声乐系将班级规模从70人精简至48人,通过小班化教学让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位学员的学习进度。

学校还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脑健康小屋”,为学员提供认知功能评估与训练;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多科室义诊,覆盖心血管、神经、康复等老年常见病领域;创办中华名师大讲堂,邀请国医名师授课,实现“学习+健康”双保障,受到学员们的欢迎。

厦门老年大学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教授作《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优势作用》专题授课。

厦门老年大学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作《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优势作用》专题授课。

在深耕教学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许多学员在社区治理、文明创建、关心下一代、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书画学社开展“书春送福”、时政宣讲团组织基层党史宣讲、智能应用学员“银发讲师团”帮助同龄人跨越数字鸿沟等,他们成为厦门城市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前不久,厦门老年大学以“四秩芳华 银龄之光”为主题举办一场教学成果展演。学员们以曼妙舞姿、嘹亮歌声、深情诵读、感人至深的小品表演,既展示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成果,展现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风采,也印证了学校“以学促乐、以乐践为”的教育理念,成为其四十年发展的生动注脚。

国庆前夕,厦门老年大学举办“四秩芳华 银龄之光”厦门老年教育发展暨老年大学建校40年教学成果展演。

国庆前夕,厦门老年大学举办“四秩芳华 银龄之光”厦门老年教育发展暨老年大学建校40年教学成果展演。

校方表示,学校将继续锚定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全国一流老年大学的目标,在教学创新上持续发力,通过“引培结合”强化师资,推进课程建设不断升级,分层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努力打造更专业的老年教育服务,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在鹭岛大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文/图 林林 林芳 夏乐凌)

(责编:陈楚楚、吴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