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宁德:向“新”而行  逐“高”而进

2025年10月14日09:41 | 来源:闽东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向“新”而行 逐“高”而进

初秋的宁德大地,处处跃动着发展的脉搏。在这里,非公经济焕发着蓬勃生机,构筑起山海协同、活力奔涌的发展格局——工厂里生产线高速运转,奏响产业跃动的强劲节拍;建设工地上吊塔耸立、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诠释着“宁德速度”;山海之间,智能化改造浪潮奔涌,持续重塑着这片热土的经济肌理。

从昔日“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到如今“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扎根闽东、拼搏奋进,贡献了全市超七成的GDP和规上工业增加值、超八成的税收、超九成的就业和技术创新成果,推动宁德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五、跻身全国百强,成为支撑宁德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东侨美景。陈慈蕊摄

东侨美景。陈慈蕊摄

走进位于东侨开发区的宁德新能先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电池寿命周期与各类性能检测正有序开展,技术人员在电芯区专注监测设备运行。

“电池检测是研发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公司副总裁陈俊捷介绍。作为宁德时代的电池检测服务商,新能先锋承担着多类型、多层级新能源电池产品的测试任务。为更好匹配龙头企业研发需求,企业持续引进设备、培育人才、扩大产能,并与多家国家级检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走上“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年产值已达1.5亿元。

新能先锋的成长,是宁德系统推进非公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宁德将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摆在战略高位,坚持“抱好‘金娃娃’,发展大产业”,全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打造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集聚产业链企业超200家,2024年总产值接近5500亿元大关,培育了宁德时代、青拓集团两家千亿级龙头和15家百亿级企业,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实现了从“草根工业”到“全球地标”的精彩跨越。

锂电新能源小镇。王志凌摄

锂电新能源小镇。王志凌摄

东湖之畔,“金娃娃”茁壮成长;群山深处,亦崛起一家家“小巨人”。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园区内,自动化生产线平稳运行,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技术人员正专注调试新引进的设备,处处洋溢着科技创新的活力。

自企业落户寿宁以来,在地方政府精准帮扶下,三祥新材努力克服山区县在交通、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三十年如一日专注新材料主赛道,跻身全球锆材料细分领域的“金字塔尖”,成为宁德首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宁德首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

企业离不开适宜的土壤与环境。近年来,寿宁县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政策、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打出“组合拳”,通过实施专班代办、“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等措施,有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打造山区发展“闽东样板”。

窥一隅而知全貌。近年来,宁德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助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营造宜居宜业、宜创宜商的发展生态,全力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增长动能,努力让每一位投资创业者近悦远来、收获满满——

配套环境持续优化:完善高速公路、高铁、港口、燃气等基础设施,推动漳湾作业区正式开放,打造东侨国家级开发区、柘荣省级高新区和29个专业园区,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平台,积极引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让企业放心投资、人才安心工作。

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

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

创新生态不断厚植: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设立青年科学基金与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全国海水养殖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近三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36%,2024年研发强度预计达3.5%,集聚全省超40%的工科类青年人才,形成“中国锂电博士一半在宁德”的人才集聚效应。

营商环境对标一流: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设立“宁德企业家日”及企业家绿色通道,弘扬企业家精神。同时推动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企和商会,蕉城、屏南、福安、福鼎等地积极开展“企业家接待日”“亲清大走访”“益企茶话会”等活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以政策为牵引,以落实为根本。今年6月,宁德市全面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2025年工作要点宁德市举措及分工清单》。清单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拓展开放格局、优化市场环境、构建要素保障、落实暖心服务等六大方面,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主导产业集群壮大工程等33项重点任务,并细化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聚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

向“新”而行,逐“高”而进。展望前路,宁德正加快构建以“两新一大一转”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开展“七大行动”,延伸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拓展电动船舶、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前瞻谋划人工智能、海洋经济、新型能源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产业强市、创新高地与投资热土,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辟更广空间、注入更强动能。(记者 朱灵塬)

(责编:江苇杭、吴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