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紫阳湖大濑坂的变迁:湖治村兴 “臭库湾”蝶变“后花园”

初秋的三明市尤溪县紫阳湖,像一块碧蓝的翡翠,微风轻拂,泛着点点波光。
国庆期间,这里格外热闹。傍晚时分,游泳爱好者在湖中撒欢,湖畔的水东村大濑坂白墙红瓦映着夕阳,孩童们在亲水平台嬉戏,老人们坐在休闲长廊里聊天,村民三五成群在新建成的彩虹步道上散步,湖边还有垂钓,旁边不少青年支起烤架、围炉……
紫阳湖,尤溪县城的“蓝色明珠”,曾因无序养殖、违章建设而黯然失色。2017年尤溪县启动紫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历经七载攻坚,这片水域不仅重现“山清、水美、岸绿”的生态本色,更带动沿岸村庄实现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华丽蜕变。
尤溪紫阳湖畔的大濑坂村风景秀美
七年攻坚 重现水清岸绿
紫阳湖是国有水域,更是库区群众的生活家园。然而,长期存在的非法网箱养殖、沉网捕鱼、私占库湾、违章建房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湖区生态,更影响库区居民的生活起居。位于城郊的大濑坂问题突出,成了生态治理的“后进生”。2017年11月,尤溪县召开紫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动员会,一场生态保卫战就此打响。
“紫阳湖库区离城关很近,但大家几乎不会来这里玩。”水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苏正樑皱着眉头回忆道,“综合治理前,村里常年臭不可闻。”
治理之初,困难重重。库面网箱遍布,库湾私占成风,沿岸鸡圈、杂物间、养鸭场杂乱无章,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更棘手的是,不少养殖户以此为生,对“零补偿”清理政策抵触情绪强烈,甚至抱团观望、抗拒执法。
尤溪县委、县政府顶住压力,成立工作专班,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一周一例会、一线调研督查、一线抓落实”。县领导带头挂包,部门乡镇联动,通过反复入户、耐心沟通、依法推进,逐步打开了局面。
截至2025年,累计拆除沉网81个(5860平方米)、网箱23个(768平方米),清理无证船舶37艘,规范渔船停靠29艘,拆除应拆库湾11个、规范保留14个,清运垃圾120余吨,修复挡墙960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Ⅱ类(部分时段达Ⅰ类),湖区生态显著改善。
“法治+情感” 库湾养殖规范化
这不仅是一场生态攻坚战,更是一场树立规则意识、维护公共利益的法治实践。
面对历史上曾有的补偿惯例和群众的“等靠要”心理,尤溪县委、县政府旗帜鲜明坚持“零补偿”原则,坚决打破“谁占谁有理”的惯性思维。但“零补偿”不等于“零服务”,专班在执法中注重疏堵结合、换位思考,探索出一套“法治+情感”的工作方法。
清理网箱
“一户一策”精准破题。工作专班通过无人机扫描和人工踏勘,建立详细台账,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个性化方案。对愿意沟通的养殖户,耐心讲解政策、提供技术指导;对顽固对象,联合其亲友、党员、公职人员共同劝导;对拒不配合的,依法启动强制程序,但仍预留沟通空间。
温情执法化解心结。部分养殖户存鱼过多、短期内难以清理。为此,工作专班设立临时网箱暂存点,帮助联系收购商销售存鱼,政府绝不干预定价,既保障群众利益,也守住政策底线。
典型带动效应显著。养殖户范宗堂陆续投放14个网箱和私占1个库湾,起初对清理极为抵触。镇村干部多次上门沟通,协助销售存鱼,最终他主动配合拆除,并投资6万元参与规范化库湾养殖,还主动帮助政府动员其他养殖户。
“当时生态环境部门争取到了一笔专项资金,也发挥了不小作用。”苏正樑说,村里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了沉网、养殖网箱的清理和拆除;推动16艘渔船上岸,完成1号、2号船坞建设及29艘渔船规范停靠,整治任务完成率达100%,彻底解决了紫阳湖网箱养殖顽疾。
“一湖两岸” 兴起文旅产业
湖净只是第一步,村美才是可持续。尤溪县委、县政府以紫阳湖整治为契机,统筹推进“一湖两岸”综合开发,总投资1.3亿元,实施移民后扶示范区、道路拓宽、文旅小镇等4大项目。
大濑坂村曾是“脏乱差”的典型:鸡圈21处、杂物间16户、绿竹3万多棵、菜地900多平方米,路边污水横流,夏日臭气熏天。通过移民后扶项目,村里完成道路黑化、房屋立面提升、电网改造、污水管网建设,新建休闲广场、亲水平台、儿童乐园、彩虹步道等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更可喜的是,产业的引进为村庄注入了活力。地方餐饮龙头闽熹园公司看中湖区环境提升、区位优势和闲置厂房资源,盘活华宇布厂13700平方米厂房,打造特色餐饮、小吃孵化基地、室内卡丁车等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也抓住机遇,学习小吃制作、开设夜宵店、参与旅游服务,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现在我们村热闹多了,很多城关人会在晚上来这里散步。周末还有好多游客来露营。以前门可罗雀的餐饮店生意都变好了。”苏正樑说,“现在大濑坂真正成了城区‘后花园’。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做‘一湖两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上观光、休闲垂钓、生态库区等特色文旅项目都提上日程了。相信我们村会越来越好!”
生态反哺 库区变景区
治理之初,工作专班印发《致紫阳湖周边群众的一封信》,回应的是怀疑与抵触。一年后,大濑坂村民自发联名写下感谢信,递交县委领导:“现在我们这里漂亮了,生活更方便了,满满的幸福感……”
一年中,干部们20多次上门耐心沟通,带着效果图讲规划,坚持“一碗水端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村民、养殖户从抗拒清理转变成规范养殖示范户,不仅收入更稳定,还成为政策宣传者。
游客在移民公园休闲纳凉
如今,紫阳湖治理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保留的14个库湾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安装浮筒、监控,签订养殖合同;湖区巡查机制持续强化,严防新增“两违”;“紫阳湖公益基金”即将成立,承包费用将全部用于库区村公益事业,实现生态反哺民生。
“之前说要搞旅游,没几年还真搞起来了!”短视频平台中一段视频里,村民把“移民公园”中夜里的热闹景象拍成了村里的旅游宣传片。
湖治村兴,尤溪紫阳湖与库区村的蝶变,仍在继续。(文/图 吴振湖 廖伟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