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加強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社會大課堂建設

2021年09月08日15:32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加強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社會大課堂建設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大課堂建設,就是在現實實踐中檢驗課堂理論的科學性與正確性,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價值觀念和道德標准,外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青年學生如何在廣闊的社會大課堂沃土上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社會大課堂建設因何而為、以何為鑒、走何路徑、如何發力,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作答的現實問題。

  把握社會大課堂建設的實踐旨歸。

  一是社會大課堂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社會大課堂建設的首要目標。將社會大課堂建設貫通於立德樹人的目標任務中,在社會大課堂中檢驗立德樹人的育人成果,回應好“培養什麼人” “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答卷。

  二是社會大課堂是指導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社會大課堂建設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內在要求,將理論知識與大學生思想狀況和學習生活緊密結合,講清說透學生關心的重大問題,引導學生深刻領會世情、國情、社情、民情、輿情,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有效性的現實需要。

  三是社會大課堂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場域。當前,我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最快的發展機遇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青年學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建設者、見証者與繼承者,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社會大課堂建設厘清了發展思路、指明了發展方向、找准了發展抓手。青年學生從社會大課堂的實踐汲取力量源泉,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

  明確社會大課堂建設的現實觀照。

  一是著眼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方位。當前,國際形勢正處於一個復雜嚴峻時期,社會大課堂建設,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社會大課堂的育人定位要融入全球視野,建設思路要緊跟發展大勢,把國內因素和國際形勢通盤考慮,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科學、先進、徹底的理論回應現實關切。

  二是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我們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就是一部最豐富、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書,中國之治的輝煌成就為社會大課堂提供了充足養分和有力支撐。要培養大學生在感知時空變化、體悟恢宏巨變、投身社會實踐中樹立對人民的感情、社會的責任、國家的忠誠。

  三是植根於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實踐精神,是社會大課堂建設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談到“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要“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他還提到,“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一勤天下無難事”。社會大課堂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化陳為新,古為今用,讓收藏在館所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成為社會大課堂實踐育人的豐富教材。

  打造社會大課堂育人“金課”。

  一是融入思政小課堂,推動社會大課堂往深裡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活動結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思政小課堂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社會大課堂則向學生展示當前形勢下的世情、國情、黨情,賦予深邃、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以鮮活生動的實踐內涵,鼓勵青年學生走進基層、深入社會,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溫度。

  二是服務學生現實需求,推動社會大課堂往心裡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我們要聚焦新時代青年學生思想行為的特點和規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惑、所學所用,對焦符合他們個性發展的社會平台與資源,建立多樣式的社會實踐內容。以實踐教學耦合課堂理論傳導,以網絡空間拓展現實場域,最大限度激發青年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在參與社會治理、踐行責任中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是聚焦教書育人能力提升,推動社會大課堂走深走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社會大課堂要打造以專家學者為先導,以思政教師、思政工作者為主體,以黨政干部、先進人物、優秀校友、企業家等組成外圍人才為延伸的社會大課堂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

  推動社會大課堂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在促進社會大課堂建設工作規范上著力。社會大課堂建設工作涉及面廣點多、師生關注度高。高校要立足頂層設計,著眼壓實責任,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組織、教務部門組織協調,團委、學工部門分工負責,二級院系單位深化落實,師生員工積極參與的社會大課堂建設“共同體”,營造強大氣場、聚合充沛能量。

  二是完善保障機制,在激發社會大課堂建設內生動能上著力。創新工作機制,加大培養和激勵保障力度,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構建標准化、多元化與動態化相結合的社會大課堂考評辦法。完善校本資源,挖掘地域資源,爭取社會資源﹔驅動社會大課堂的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三是創新陣地建設,在夯實社會大課堂工作實效上著力。社會大課堂需要“大陣地”,高校要准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加強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共謀共建,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發力,聯動現實場域、網絡空間同頻共振,著力筑牢陣地、搶佔高地、建強基地,推動思政主課堂、社會大課堂、網絡新課堂協同發展、齊頭並進。

  (李天麗 陳志勇 作者單位分別為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技術師范學院)

(責編:吳舟、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