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漳江口紅樹林:數千隻候鳥趕來 赴一場秋冬約會

2021年10月25日08:55 | 來源:閩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千隻候鳥趕來 赴一場秋冬約會

  歇腳。戴園笙攝

  嬉戲。戴園笙攝

  飛舞。戴園笙攝

  覓食。戴園笙攝

  盤旋。戴園笙攝

  棲息。劉亮真攝

  近日天氣漸涼,漳江口紅樹林迎來大批南下越冬的候鳥,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保護區鳥類監測人員吳秋城介紹,每年8月開始,大批鸻鷸類、雁鴨類、鷗類和鷺類等冬候鳥紛紛來這裡越冬棲息或者短暫停歇,遷徙的路線主要是東亞——澳大利亞,在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與華北東部繁殖的濕地水鳥一路南飛至紅樹林,12月份左右達到高峰,這時一波波的“鳥浪”開始盤旋在紅樹林上方,它們有秩序、有節律地起飛、降落,如晚霞蓋頂,又若海浪來襲。一直到次年4月份,天氣回暖,這些遠道而來的水鳥才陸續離開。

  原本靜謐的紅樹林如今熱鬧了起來,在外圍的海面上,數千隻野鴨排成一條長長的“黑線”,有長途遷徙而來的綠翅鴨、赤頸鴨、琵嘴鴨、針尾鴨,也有當地的留鳥斑嘴鴨等,它們在暖陽下棲息覓食,怡然自得﹔在紅樹林淺灘上,白鷺、紅嘴鷗、反嘴鷸、黑翅長腳鷸、環頸鸻、金眶鸻等數十種水鳥在這裡“歇腳”,時而悠閑地漫步,時而從空中俯沖進水裡捕魚,時而又成群結隊在碧空中飛舞﹔紅樹林枝頭上,蒼鷺、白鷺、池鷺等鷺類水鳥密密麻麻佇立在郁郁蔥蔥的樹冠上,如雲如雪,不時可見上千鷺鳥瞬間齊齊飛起,在空中盤旋飛翔,叫聲此起彼伏,場面極為壯觀……也有些鷺鳥喜歡漳江口紅樹林的環境,成為這裡的“常住居民”。

  遮天蔽日的“鳥浪”時而散開、時而聚攏,為紅樹林保護區增添了別樣的動態美,更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鏡頭興奮追逐,他們架起“長槍短炮”,靜靜守候在林叢中,清晰地將鳥兒的一舉一動捕捉到鏡頭裡,甚至可以看到鳥兒羽毛上的斑點和眼眶的顏色。“拍鳥講究一個‘緣’字,有時候會尋而不得,有時候卻能不期而遇,在碧波紅樹中聆聽百鳥齊鳴的和聲,在霞光雲彩中笑看百鳥紛飛的光影,是我們拍鳥的一大樂事。”攝影愛好者戴園笙說。在“追鳥”途中,他深感漳江口紅樹林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好了,有更多鳥類來這裡過冬、定居,也有更多人來認識鳥、保護鳥。

  在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還記錄到不少罕見鳥類的身影,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黑嘴鷗,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翅鳶、普通鵟、黑鳶、紅隼、游隼、白腹鷂、褐翅鴉鵑、白琵鷺、大杓鷸、白腰杓鷸、闊嘴鷸、大濱鷸、白胸翡翠等十余種。珍稀動物頻繁現身紅樹林,這正是保護區持續不斷開展生態修復、加強資源監測、加大資源保護力度的工作成果。

  近年來,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管理局不斷加大鳥類保護力度,持續改善鳥類棲息環境,以生態自然修復為主,輔以適度人工干預,綜合考慮各種環境因素,營造鷺類繁殖區,打造能夠滿足多種候鳥個性化需求的高潮位棲息地。不僅如此,在候鳥遷徙季,保護區管理局還安排“護航員”,進一步整合聯防隊伍,強化巡護力量,確保遠道而來的候鳥們有一個安全舒適的棲息環境。“有一次,在巡護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隻受傷的池鷺,立即採取緊急救護措施,及時送到野生動物救助站救治,待到鳥兒完全康復后放飛,讓它回歸到原來的‘大家庭’。”保護區資源保護科張科長回憶起救助池鷺的經歷,仍覺得十分暖心。(朱喬檉)

(責編:陳藍燕、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