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福至開新局 迎風逐浪譜新篇——廈門市湖裡區聚才引強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湖裡經濟外向度大幅提高,基本形成先進制造、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旅游文化和健康、新興金融以及特色產業建筑業等“5+1”重點產業體系。圖為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概念圖。湖裡區商務局供圖
作為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平台,湖裡是廈門島內中心城區,區位優勢顯著,堪稱“宜居宜業”的代名詞。圖為美麗的五緣灣。湖裡區商務局供圖
又是一年“九八時間”,湖裡區9月8日將舉行“廈門湖裡·銀川永寧·南平浦城·龍岩連城”招商推介暨湖裡區納稅大戶表彰大會,與來自五洲四海的各界精英、企業家朋友以及納稅大戶代表們一起共敘友誼,共謀合作、共商發展。
選擇湖裡、扎根湖裡,就是選擇了機遇無限、前景可期的創新創業大舞台。湖裡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41年前的“一聲炮響”不僅給湖裡帶來榮耀與光輝,更讓湖裡從此承擔先行先試的責任與使命。本次大會,湖裡區擬與中國通用、中建四局、華氏醫藥、青瓷數碼等55個項目簽約,投資總額近400億元,簽約項目及投資額歷年來最多,這將為湖裡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大會還將對12位湖裡區納稅大戶代表進行表彰,感謝他們為湖裡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潮頭踏浪風滿帆,乘風破浪鑄輝煌。湖裡區將進一步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導向,廣泛對接創新資源,圍繞資金、人才、平台等關鍵要素構建創新生態體系,支持企業培育研發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特區發祥地使命擔當,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
區位優勢顯著
高品質營商環境觸手可及
成為廈門影視產業亮麗新名片的聯發東南天地,廈門市最具代表性的綜合型文創園區聯發華美空間,將天然玉石融入建筑空間的凌雲玉石總部大廈,將“工業遺存”和“文化創意”融合的聯發海峽設計文創園……近日,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認定全市首批文化產業重點園區和文化產業園區,其中半數來自湖裡區。湖裡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特區發祥地,湖裡區正以老工業區的改造提升為契機為產業騰出發展空間,同時立足“鷺島門戶”的交通區位優勢,激發企業創新主體的活力,營造文創產業發展環境。
昔日老工業區華麗變身今日文化產業重點園區,在湖裡,“變革”是永恆的主題。40多年來,湖裡始終將“改革開放”作為立區之本,走在對外開放的前列——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在這裡疊加,使湖裡成為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統集成地之一,以佔全市4.2%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佔全市21.6%的生產總值、22.8%的工業增加值。
作為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平台,湖裡是廈門島內中心城區,區位優勢顯著,堪稱“宜居宜業”的代名詞。在這裡,機場、港口、五條進出島通道和廈金航線聚集,地鐵密度全市最高﹔在這裡,八山橫貫兩水、三面海域環抱,山海健康步道、空中自行車道蜿蜒盤旋,20余座大小公園星羅棋布,宛若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在這裡,SM、萬達、海上世界等超人氣商圈配套完善,醫、學、養、購、娛等高品質服務觸手可及。
將優勢化為勝勢,湖裡經濟外向度大幅提高,基本形成先進制造、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旅游文化和健康、新興金融以及特色產業建筑業等“5+1”重點產業體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型經濟格局,擁有兩岸金融中心、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等多個涉台產業園區,一大批台資企業扎根湖裡發展,成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島內大提升的重要發力點,湖裡區持續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為產業發展提供完備的載體。這裡擁有建設用地63.64平方公裡、佔全島54.8%﹔規劃產業功能區12個、總面積1609公頃。東部,舊村改造征拆共騰挪52幅商服用地,用地面積90.8公頃,發展空間充沛,開發價值高﹔西部,謀劃提升低效利用的湖裡、殿前老舊工業廠房騰巢引鳳,建設智慧交通產業園和新興產業孵化基地,培育成長潛力企業,激活沉睡空間資源,動能充沛,潛力無限。
招商如火如荼
高起點謀篇布局招強引強
在“雲上投洽會”App的基礎上整合渠道資源,將湖裡區的招商優惠政策、空間載體、產業發展方向等投資資訊以圖片、文字的形式通過線上平台展示,實現線上投資洽談活動,透過互聯網向境內外投資者展示這片投資熱土﹔結合全區實際,增設“山海情”閩寧協作線上展銷平台板塊及線下閩寧特色產品展銷館,線上線下結合,進一步拓展閩寧產品銷售渠道——第二十二屆投洽會籌備期間,湖裡區積極轉變招商引資思路,多管齊下開展招商宣傳推介,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湖裡風採。
作為特區發祥地,湖裡區時刻以最大的誠意歡迎八方客商投資興業。此刻,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1家、76個項目落戶在湖裡區,外資企業總數達到4000多家,共享“聚寶盆”的發展機遇。
為了做到精准施策,湖裡區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員招商,“一把手”靠前指揮,優化調整區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七個產業招商組,全方位拓展渠道。通過建立1個平台、5個專班(重點項目服務、安置房及發展用地服務、招商項目服務、社會民生項目服務、消防驗收服務)和5項機制(容缺機制、通報機制、調度機制、聯動機制、獎懲機制)的“1+5+5”項目推動機制,湖裡區按照“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全程跟蹤、聯合監管”的工作思路,統籌全區在建項目建設,讓越來越多的高端產業扎根湖裡。
著眼於企業自身需求與發展,湖裡區探索出“賦能式招商”這一新方式、新機制,通過優化商業模式、拓展應用場景、搭建產業協同、協助市場准入、做好金融配套等一系列措施,增強企業內生動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僅讓企業“願意來”,而且能夠“留得下、過得好”。同時,湖裡區秉持“保姆式+專家化”服務企業理念,把“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作為重大戰略任務縱深推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產業發展人才在這裡追夢圓夢、扎根發展。
服務細致入微
高水平工作機制有口皆碑
對食品加工企業大洲新燕而言,疫情防控是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400多名員工需要每半個月做一次核酸檢測,而企業附近核酸檢測點不多。得知情況后,湖裡街道企業服務組在3個工作日內,就為員工安排上門核酸採樣服務。炎炎夏日裡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核酸檢測,公司全員檢測僅需短短一個多小時,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
而在殿前街道第六空間,有60余家工商戶在開業前夕急需進行商事注冊,很多商鋪是從外地招商,對於本地情況不熟悉,在准備材料階段就犯了難。殿前街道經服辦得知后,很快安排了企業服務團隊“殿小二”集中上門協助辦理注冊手續。不僅如此,殿前街道還組織開展“殿小二”微課堂活動,為140余名商鋪負責人提供商貿、稅務、人才政策方面宣講,近距離為大家答疑釋惑。
拿出宣傳資源幫助企業“代言”“帶貨”,及時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幫助企業找到商業伙伴……像這樣暖心的瞬間,在湖裡區的“企業圈子”裡常能看到,湖裡堪稱服務為先的先鋒區。在湖裡,服務企業是分內之事、應盡之責,全區廣大黨員干部都自覺站在推動項目服務的第一線,以服務發展為本職,致力打造“親”“清”的營商環境。
今年7月,湖裡區挂牌成立湖裡區企業服務中心,設立“企業接待日”,用“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為企業協調解決人才落地、子女就學、空間載體等方面問題。以此為基礎,湖裡區不斷創新完善服務企業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打造了“一體系”(企業服務工作體系)、“一中心”(企業服務中心)、“一平台”(“親清一家人”一站式企業服務平台)、“一條龍”(全流程服務)的“四個一”服務企業新模式,統籌、整合、協調全區涉企服務資源要素,在近三年市對區營商環境考核中蟬聯第一。(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施伊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