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將樂縣:婦女“唱主角” 好生態釋放“美麗效應”

紅瓦白牆掩映青山綠水,木欄石徑勾勒“美麗鄉愁”。
初秋時節,走進福建三明將樂縣白蓮鎮小王村,200余畝花生陸續迎來採收季,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村民溫金妹家的花生地裡,親朋好友利用晴好天氣搶收花生,拔苗、擺放……“今年花生收成不錯,品質也很好,地裡都是一串串、一粒粒飽滿的花生。”溫金妹高興地說。
“近年來,小王村培育了小王花生、小王茶葉、鮮切花、龍棲山泉水等農業品牌,打造集農業、旅游業於一體的產業融合鄉村發展之路。”小王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肖華軒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小王村同步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將尋找“美麗庭院”作為婦聯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發動全村婦女參與到活動中。
小王村的“蝶變”,正是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讓好生態釋放“美麗效應”的生動剪影。多年來,在三明市婦聯的指導下,將樂縣婦聯牢記囑托,動員廣大婦女和家庭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將樂貢獻巾幗力量,奏響婦女參與生態建設新樂章。
“庭院+家風”讓鄉風文明“提”起來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中的關鍵環節,家風的提升對於鄉風文明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讓村中的婦女來領頭,開展‘庭院+家風’活動,樹立優秀家風隊伍,帶動整村鄉風文明的提升。”將樂縣婦聯副主席黃如琳說道。
早芋種植大戶邱彩立大姐是常口村中最早的“萬元戶”。20世紀90年代初,她把田地整翻后,第一季種植芋頭,第二季種植水稻,用勤勞和勇於創新的雙手帶頭致富。“‘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說得真好,努力做事一定會讓生活好起來的。”邱大姐滿臉笑容地說。
邱大姐家的牆上挂著寫有“勤勞致富”四個字的牌匾,這不僅僅是她的生活寫照,更是當地村民這些年的生活寫照。如今,邱彩立經營的擂茶館生意紅火,每每客人來,她不時地講述用實際行動踐行幸福生活的奮斗故事。
多年來,將樂縣婦聯扎實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探索“庭院+”模式,陸續開展“庭院+微家”“庭院+家風”“庭院+機制”等活動,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家庭文化挖掘、網格員包干等工作方面的激勵機制,涌現出一批典型個人和家庭,通過典型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綠色+”模式將增收橋梁“搭”起來
“2010年,我們開始小面積種植花生,2017年成立了白蓮鎮鑫金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到現在帶動60多戶村民加入。”白蓮鎮小王村村婦聯主席劉水妹介紹,目前,花生年產量達到10多萬斤,收入150多萬元。今年合作社種植面積達到400多畝,預計產量12萬斤。
小王村是白蓮鎮勞務輸出的一個大村,80%以上的村民長期在外經商務工,留守村裡的多是婦女和老人,劉水妹把村裡的姐妹們組織起來,成立將樂縣白蓮鎮鑫金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建立“合作社+農戶+市場”的運作模式。
近幾年,小王村婦聯解鎖“生態密碼”,積極探索“綠色+”模式,滾動發展“生態產業”,積極對接區域荔鏞花卉公司、水鋒茶葉公司等農業企業,帶動周邊婦女1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大大激發了鄉村活力。
“跨村聯建”把姐妹力量“聚”起來
高唐鎮婦聯積極探索“跨村聯建”模式,以常口村為龍頭,和周邊5個村組成“常口聯村婦聯”,實現婦聯工作聯抓、優勢資源聯享、產業發展聯興、矛盾化解聯調、鄉村環境聯治,2021年帶動6個聯建村實現平均收入47萬元。
今年,陳詩月當選鄧坊村婦聯主席,在“聯村婦聯”這一平台上,她表示自己收獲良多,幾個村的姐妹實現了就業、醫療等資源共享,姐妹們都對“聯村婦聯”這一創新模式大加贊賞,工作的動力也更足了。
村民孫挂英在外打工多年,為了能照顧家裡的老少,辭去工作返回村中。了解到這一情況,“聯村婦聯”及時與當地企業溝通,讓她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2017年在鎮、村婦聯的牽頭幫助下,我在家門口離家很近的地方找到了一份心儀的工作,讓我能兼顧到家人,現在每個月有2600元的收入,不但減輕了家裡的負擔,也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充滿了正能量。”孫挂英滿心感恩地說。
眼下,千年古縣將樂正緩緩展開一幅村美、山美、百姓富的美麗畫卷,聚焦鄉村振興,展現巾幗“她智慧”,團結帶領廣大家庭和婦女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巾幗力量。(吳軍華 董觀生 李菁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