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福州住房保障體系建設
誠聚天下英才 共建美好福州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集中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福州市將住房保障作為打造“有福之州”的重要一環,著力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售購並舉的住房保障體系,保障群眾合法權益,改善人才居住條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人民網福建頻道聚焦福州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推出三篇觀察報道,今天請關注《誠聚天下英才 共建美好福州》。
面對“十四五”期間“榕聚千萬人口”目標,為吸引各類人才集聚,切實解決福州市人才住房問題,近期,福州市出台《“好年華 聚福州”人才住房保障辦法》等文件,按照分類分層次、全方位保障的原則,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向福州市各層級人才提供多元化住房保障,為人才來榕創新創業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分類分層次,全方位保障
福州市的人才房專項保障政策,主要根據人才的學歷、職稱及其他貢獻等,分不同層級,實施精准保障。
例如,近日出台的《“好年華 聚福州”人才住房保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就明確表示,保障對象根據學歷、職稱、業績等可享受不同類型的保障。
《辦法》根據人才層次,將保障對象分為5型:1型保障對象為福建省高層次特級、A類人才﹔2型保障對象為福建省高層次B、C類人才,福州市第一層次人才(D類)﹔3型保障對象為福州市第二層次人才(E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師職業資格技能人才﹔4型保障對象為雙一流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型保障對象為2020年10月27日以后引進的福州市第三層次人才(F類)、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技師職業資格技能人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技工院校全日制(預備)技師班畢業生。
針對不同類型的保障對象,《辦法》給予不同面積、不同折扣的人才限價商品住房、購房補貼、人才租賃住房、租賃補貼、公積金購房貸款貼息等多種類型保障。
《辦法》同時也支持人才不斷發展進步,持續解決在榕人才的后顧之憂。保障對象學歷、職稱、業績等條件達到新層次的,經申請認定后可按新層次住房標准予以保障。
福州市為全日制高校外地生源畢業生提供的免費住宿點。福州市房管局供圖
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
福州市著力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售購並舉的住房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以公租房兜底、保障性租賃住房主導、共有產權住房補充的住房保障體系。
不同類型的保障對象,保障形式不同。福州市建構起“租、售、補、貼”多位一體的人才住房保障體系,符合條件的人才按照人才層次可享受院士村、酒店式人才公寓、6—9折購買人才限價商品住房、20萬—180萬元購房補貼、公積金貸款貼息、90—120平方米人才租賃住房及600—5500元/月租房補貼(最長5年)等七種人才住房保障。
為確保政策落實,福州市相關部門還進一步規定了人才房的房源保障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
在房源保障方面,福州市加大實物型房源的籌集和配建力度,讓人才通過長租或購房實現安居,真正“留下來”。目前,城區人才房主要從福州市現有存量的共有產權住房、人才限價房及存量競配建、無償捐建安商房中籌集符合要求的房源,再配建少量稍大戶型的人才房,面向高層次人才供應。申領租賃補貼的人才家庭通過租住保障性租賃住房或社會租賃住房解決住房問題。
此外,2022年,福州新增免費床位2200床,主要從已移交市人才集團的人才租賃住房中籌集安排。
在經費保障方面,福州市、縣(區)兩級財政將加強財政資金資源統籌力度。市財政計劃首年至少保障4.5億元經費投入用於購房、租房補貼,各縣(市)區、高新區計劃首年至少保障5.4億元,並逐年遞增,集中財力確保人才住房政策兌現。
持續多年,惠及多人
2021年8月25日,在福建社會科學院工作七年后,鄭斯揚入選福州市2021年人才住房保障“萬人計劃”,入住了西江林語小區。此前一直租房住的她說:“人才住房保障租賃住房讓我獲得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狀態,有自己的房子,獨立的空間,自己在福州真正有了一個家。”
西江林語小區。福州市房管局供圖
實際上,福州市並非近一兩年才注意到人才住房保障問題。為吸引各類人才集聚,該市在發展、完善該市人才住房保障體系方面持續做出了多年努力。
2013年以來,福州市人社局會同市委人才辦牽頭出台了系列文件,面向高層次人才提供實物型人才公寓、人才共有產權住房、酒店式人才公寓、租房補貼等住房保障﹔2017年起,由市房管局牽頭,將基礎型人才(主要是大專及以上學歷和技師班畢業生)納入福州市中心城區人才住房保障體系,提供人才限價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租賃補貼等3種住房保障﹔2020年起,市人社局牽頭,面向應屆畢業生提供短期免費住宿。
據了解,截至2022年8月,福州市共有8672人享受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按照保障形式劃分,“租”1507人、“售”785人、“補”2794人、“短期免費住宿”3586人﹔按保障對象劃分,高端人才1338人、基礎型人才7334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