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文明成為潮流,添彩美麗鷺島

2022年10月11日10:24 |
小字號

在廈門,一種融於心、踐於行的文明創建氛圍,將文明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外化為每個群眾的自覺行動,這座濱海城市不斷向上向善向美。作為城市文明名片,廈門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廈門公路中心)勇擔城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的“硬核支撐”,始終將文明要求擺在全局工作中謀劃部署,盯住關鍵,盯在日常,一項項任務逐步推進,一個個環節著實鞏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明公路的新要求、新期待。

不管大路小路,每條公路都有“管家”

夏日時節,烈日炙烤著大地,奮戰在一線的養護工人和各管養路段的路長仍在堅守崗位。全員皆路長,是廈門公路中心的創新做法。文明創建全員參與,管養路段責任到人,對照要求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自查自糾,把文明創建落到日常,提升公路精細化管理水平。

環島干道路長王兆樑巡查綠化帶。

環島干道路長王兆樑巡查綠化帶。廈門公路中心供圖

擔任環島干道路長的直屬公路部門工程師王兆樑,與養護公司駐點人員、班站長、小修技術人員一起,常態化徒步巡查,全方位、零死角開展路段“找茬”。大到每塊路面、綠地,小到綠化帶端頭、道路邊緣等,細致檢查道路管養情況,及時發現病虫害、枝條遮擋標志牌和行車視線的問題,並通報養護公司立即整改。

底子薄,汗水補。從業38年的公路老將——翔安公路分中心工程科科長顏永龍和他的同事們通力合作,8月以來主動放棄周末雙休,連中秋假期都在路上度過。每天上路巡查、指導,做好重點路段的整治和養護工作。他堅持採取徒步巡查、重點排查等方式對公路沿線的設施缺失、綠化修剪、垃圾清理等情況進行排查,並加強環境衛生和安全隱患整治的監督落實,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做實做細。

老國道新整治,公路難題有人管

公路沿線環境“臟、亂、差”,或是存在大量“三不管”的管理真空地帶,嚴重影響城市文明形象。以文明創建為契機,廈門公路中心下決心、出重拳,開展專項整治。

國道324線雙溪大橋

國道324線雙溪大橋。廈門公路中心供圖

國道324線廈門段建成歷史較長,全線54.6公裡,是廈門重要的陸路進出通道。但是,一提到國道324線灌口菜市場的早市,不少市民腦海中便會浮現出這樣一副場景——道路上攤販四處擺攤,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車輛、人群擁擠不堪、各類垃圾、菜葉遍地……非法佔道經營,不僅嚴重影響了車輛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也污染了周邊的環境。

為解決國道324線灌口菜市場長期有流動商販佔道經營問題,集美公路部門路政人員聯合灌口城管與集美交通綜合執法大隊進行實地走訪,對相關人員進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一舉清理取締佔路經營500余平方米的公路早市。

今年6月中旬,廈門公路中心組織對國道324全線沿途環境開展排查整治,針對道路管養范圍內外問題,建立責任清單,分類推進整改。排查出管養責任范圍內問題33個,6月底已全部整改完成。排查區屬管理范圍問題108個,廈門公路中心加強與區政府聯動,連同問題清單一並發函告知屬地政府,形成“條塊結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

科技賦能養護,公路披上靚麗紅妝

科技讓文明更有“底氣”,廈門公路中心著力提升普通公路的智慧管養水平。

孚蓮路高架橋。

孚蓮路高架橋上盛放的三角梅。廈門公路中心供圖

進入“9·8”時間,廈門市花三角梅頗有“艷壓群芳”之勢——道路邊、天橋上,一叢叢三角梅進入盛花期,為廈門這座生態文明之城添上了一抹亮麗紅妝。

“一般來說,盛花期過后需要對植物進行復壯,下一輪開花效果才能好。為了使三角梅在‘9·8’期間維持盛花期,我們在今年3月便鋪開工作、督促養護公司嚴把控花細節。”廈門市交通局公路中心集美分中心科長鄭勇說。

為維護這抹來之不易的“九月紅”,養護人員以45天為一個周期,每周期5輪控水,步行近10公裡,為管養區域內7萬余株三角梅逐一“號脈”,根據生長和花芽分化狀態增減生長調節劑﹔關鍵控水期,每天對島內外27座天橋、15座高架橋、跨線橋立體澆灌系統進行試壓、巡檢,將47公裡的澆灌系統注水量誤差控制在±5%。

為了讓綠化彩化景觀效果更顯著,廈門公路中心不斷升級養護硬件。今年,海滄區三角梅綠化彩化水平實現了大提升——馬青路跨線橋、孚蓮路高架橋、海翁立交以及灌新路人行天橋,原先長勢不佳的盆栽三角梅更換成同安紅三角梅。

“轄區天橋高架上多為盆植三角梅,時間長了土壤容易板結積水。對此,在提升改造期間我們還將管養范圍內約1092立方米的基質(土壤)也進行了更替,選用添加椰絲、進口泥炭土等專用基質,使得盆土更加疏鬆、不易結塊,為后期節約了大量改造成本。”海滄分中心副主任林麗說。

驛站傳遞愛心,公路有間愛的“小木屋”

“愛心廈門”以愛筑城,讓城市中流淌一股股愛心暖流。在同安蓮花鎮422縣道(東枧線)山區公路上,新建起一棟“小木屋”,醒目的“交通一家親”愛心驛站站牌吸引著來往旅人的目光。

驛站設置於此的初衷是服務養護工人們。東枧線是四級山區公路,長度超過11公裡,有20多個彎道,路長且險,步行巡視一遍需要一個上午。“沒建驛站的時候,基本沒有可歇腳的地方。”同安分中心東枧線路段長柳啟星說。

上陵交通一家親愛心驛站

上陵“交通一家親”愛心驛站。廈門公路中心供圖

2021年初,上陵“交通一家親”愛心驛站建成投用。這個外觀像是小木屋的驛站,內外收拾得干干淨淨,各類設施一應俱全:有空調送來舒適的風,有微波爐可以熱家裡帶來的飯,還有充電器為手機充電。一年多過去,養護工人們已經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

其后,為服務更多群眾,傳遞愛心,驛站服務的對象擴大到全社會。目前,愛心驛站每天分三個時段開放,晚8時許關閉,周六日照常開放。驛站管理員詹春東發現,最近,周末的人比較多。“東枧線通往軍營村。近幾年,鄉村旅游越來越火,不少市民游客自駕出游。這條路彎道太多,容易暈車,也有人著急上廁所,他們就來這裡休整一下。”詹春東說。

目前,廈門公路中心共有38個“交通一家親”愛心驛站,主要服務交通運輸系統一線外勤崗位人員。(史彥華)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