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引金入閩”、“海絲”“陸絲”聯動發展、建設“食品放心工程”……2023年福建將這樣做

2023年01月11日14:3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1月11日電 (江葦杭)1月11日上午,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趙龍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出口增長7%,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7.5%,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糧食總產量穩定在507萬噸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2023年,福建省將這樣做:

奮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四大經濟”質量,深化數字福建建設,深耕“海上福建”,深入推進綠色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推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積極引進制造業高端項目,組織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1000項以上。提升服務業規模質效,接續實施“引金入閩”工程﹔推動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高福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輻射帶動能力,壯大廈門集裝箱樞紐港﹔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提升內需驅動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增加家電家具家裝等大宗消費﹔加強供需對接,促進“福建造”產品推廣應用,促進農特產品“進城”、高質量消費品“下鄉”﹔強化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加大政策性金融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同時,加快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建設、海港口碼頭泊位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提升市場主體活力,突出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突出培育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突出科學精准招商,突出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突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著力增強創新競爭力。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統籌優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統籌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實施高等教育十年規劃、新一輪“雙一流”和一流應用型高校建設方案﹔統籌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深入推進“雙減”工作。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突出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集聚效應,繼續建好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廈門科學城、泉州時空科創基地、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和省創新研究院﹔突出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持續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省﹔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光電信息、先進材料等領域,推行“揭榜挂帥”“賽馬”等新型管理制度。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全面落實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強化人才戰略布局、高端人才培養引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建設、人才環境營造。

大力促進城鄉區域共建共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完善鄉土人才培育機制,培養更多高素質農民﹔完善鄉村文化設施,建設一批鄉村戲台、農民文化公園﹔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措施,深入開展鄉村“五個美麗”建設﹔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著力提高區域聯動發展水平,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完善發達地區對相對不發達地區結對幫扶機制,推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取得更大進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穩步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

扎實推動改革攻堅新突破。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化新階段農村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化區域金融改革創新,大力支持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深化“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加快“藥價保”集成改革、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和醫共體體制機制創新﹔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強化數字化改革引領,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加快推動數字政府智治化、數字社會智慧化、數據要素價值化。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聚焦提高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改革行動計劃,打造能辦事、好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建”。

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出口,積極推動工貿結合,加強外貿產業鏈招商﹔培育國際營銷公共平台,政策支持企業運用RCEP優惠關稅等規則開拓市場、搶抓訂單﹔發展市場採購、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拓寬中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渠道﹔完善重點外貿企業服務保障機制,強化監測分析和跟蹤服務,全力促生產、保通暢、育主體。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深入實施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國家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入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招投標、標准制定﹔深入開展外資招商活動,抓住全球產業鏈重組帶來的機遇,把更多重大外資項目吸引進來﹔深入推進對外開放平台建設,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升,爭取更多先行先試政策,加強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制度集成創新。更大力度釋放多區疊加效應,深入實施“絲路海運”等工程和“絲路伙伴”計劃,加快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產業對接﹔積極拓展與RCEP國家的近洋航線,提升“中歐班列”規模效益,推進“海絲”“陸絲”無縫對接、聯動發展。

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往來便捷、合作緊密的第一家園,深入推進閩台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產業合作﹔推進閩台優勢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支持在閩優質台企在大陸上市,加快區域性股權市場“台資板”建設﹔深入推進閩台合作平台建設,加快打造兩岸能源資源中轉平台和對台功能性經貿平台。打造政策開放、服務貼心的第一家園,完善台胞在閩就醫、住房、社保、養老、子女就學等制度保障﹔完善台商台企權益保障協調聯動機制,依法保障台灣同胞權益﹔完善台灣青年來閩就業創業政策支持和服務體系,不斷擴大閩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業圈”。打造心靈契合、情感融洽的第一家園。持續開展尋根謁祖、族譜檔案對接、信俗交流等活動,加強涉台文物保護,推動閩台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深化閩台教育融合,持續推動閩台基層和青少年交流。

全面發展民生和社會事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並舉保障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繼續幫扶困難群體就業﹔落實落細“四大群體”增收計劃,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全面“提低”、加快“擴中”、合理“調高”﹔完善最低工資標准正常調整機制,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建強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加強公共環境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積極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鼓勵發展個人養老金﹔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積極做好社會救助,加強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兜准兜牢民生底線﹔積極支持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堅持“房住不炒”,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加快健康福建建設,著力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水平,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穩定鄉村醫生隊伍﹔著力加快“三醫一張網”建設,加強全民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著力推動中醫藥深度融入醫改,加強閩派中醫藥特色方藥挖掘、特色技術傳承﹔著力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福”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完善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強閩派文藝精品創作,打造“視聽福建”海外播映品牌﹔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等事業﹔加強全民健身工作,協調發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新建改建一批智慧體育公園、社區“運動角”。

更高起點建設生態強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強化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推動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推進資源循環利用﹔積極開展低碳城市、園區、社區試點,加大新能源汽車、裝配式建筑等推廣應用力度,推動建筑垃圾等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積極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加快發展碳排放權交易,鞏固提升林業、海洋系統、生態農業碳匯能力,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綠色化。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碧海保衛戰、打好淨土保衛戰。統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協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和勘界定標,高質量建設武夷山國家公園﹔加強各類濕地保護,支持閩江河口濕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鞏固閩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推進九龍江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深入開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加強重點區域林相改善,精准提升森林質量290萬畝﹔加強國家園林城市創建,讓群眾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行路享蔭、四季賞花。

全力維護安全穩定新局面。確保糧食和能源安全,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有序推動拋荒山垅田復墾、退茶退果退林還糧,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3萬畝以上﹔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三明“中國稻種基地”和省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建設﹔堅持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促進實現蔬菜周年均衡供應,確保重要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平穩,推動糧食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儲備等全鏈條減損﹔堅持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零容忍”,深化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健全藥品追溯體系﹔堅持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加快煤炭儲備基地、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協調推動煤炭、天然氣等中長協合同簽約,扎實做好電力保供工作。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強化危化品、燃氣、自建房、消防、道路交通、水上運輸和漁業船舶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強化應急物資、隊伍、裝備等保障,實施“五個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增強全災種救援能力和急難險重任務處置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嚴防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風險,維護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數據安全。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強化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深化“近鄰”黨建模式,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加快建設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窗口,積極推進宗教中國化的福建實踐﹔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支持駐閩部隊建設,鞏固和發展“愛我人民愛我軍”“軍民團結如一人”的大好局面。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