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我和我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華僑大學:探訪八閩文脈,尋根侯官文化

2023年02月12日10:43 |
小字號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上,偏處東南一隅的福建侯官誕生了一群引領時代的杰出人物,如“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中國船政之父”沈葆楨、中國近代“西學第一人”嚴復、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辛亥廣州起義烈士林覺民和方聲洞等等。他們心系家國、胸懷天下,開眼觀變、力挽神州,成為近代中國政治、軍事、文化以及科技領域的命世英杰、風雲人物,如璀璨群星照亮近代中國的天空。

2月8日,華僑大學積極響應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關於在2022—2023學年寒假期間組織青年學生開展“我和我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組織42名海內外師生成立“名家故裡行——侯官文化研習營”,該研習營學員由中國港澳台地區的學生和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裔新生代等留學生組成,更吸引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兄弟院校的學子參與其中。這支“跨專業,跨學校,跨國別”的研習團隊去往福建福州學習承繼侯官文化。

開營儀式上,實踐導師向同學們介紹了侯官文化中的“三坊七巷”。世人常說“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通過導師對三坊七巷的解讀,幫助同學們更好的了解侯官文化及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價值。本次研習活動旨在讓同學們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魅力,增進對侯官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承和弘揚。希望同學們再探訪侯官文化的過程中,深入研習、團結互助。攜手做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勤奮學習者、堅定傳承者、熱情傳播者。

行前培訓會。

行前培訓會。華僑大學供圖

旅途的第一站,研習營抵達了侯官村,村內阡陌縱橫,街巷狹長深幽,恬靜安然。坐落於閩江之畔的城隍廟、螺女廟和鎮國寶塔等古跡述說著該村的悠久歷史。通過現場實踐導師的講解,讓同學們了解侯官村的歷史沿革,初識“侯官文化”所蘊含的精神特質,是如何在華夏大地開枝散葉。

游賞千年古鎮(古村落)侯官村。

游賞千年古鎮(古村落)侯官村。華僑大學供圖

“一片老宅,無限傳奇”,研習營的第二站走進了侯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福州“文化之根”的三坊七巷。穿過三坊七巷,一扇扇古老的朱門,一道道幽靜的小路,侯官先賢們一個個精彩而又走心的感人故事,被刻在了朱門上,嵌在了老牆間。同學們探訪了林則徐紀念館、嚴復故居、冰心/林覺民故居等先賢事跡展示館,實地領略了林則徐、嚴復、林覺民等人作為侯官先賢的生平事跡,並深刻體悟到了侯官文化中追求真理、嚴謹治學、實干創新、精忠報國等精神內涵。

走進三坊七巷感受閩都文化。

走進三坊七巷感受閩都文化。華僑大學供圖

“踏入侯官村城隍廟的那一刻,挂滿橫梁的匾額無時無刻在提醒著我們應該成為正直的人,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作惡。螺女廟旁的龍形榕樹更是讓我們感受到萬物皆有靈的說法。步入三坊七巷探訪侯官先賢的故居后,他們大多數人將一生奉獻給國家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林覺民先生手寫的那一封《與妻書》。看著林覺民的字跡,我深深感受到他對愛妻的不舍及對國家的效忠。作為海外華裔,我深刻認識了以閩越文化為基礎,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侯官文化的包容性及多元化。”來自馬來西亞的王惠楹同學在結束今日研學旅程后說道。

第三站,研習營走進了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利肉燕店,受到了同利肉燕的第四代傳承人陳君凡老先生的熱情接待。同學們在陳老先生的指導下,體驗制作肉燕的拍、擀、碾、和、掃等十幾道的工序,並親手制作了一份肉燕。沉浸式的體驗讓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極具煙火氣的迷人魅力。

沉浸式體驗肉燕制作。

沉浸式體驗肉燕制作。華僑大學供圖

來自馬來西亞的福州籍華裔學生蕭荷汶在體驗后激動地表示“從小就聽爺爺說起家鄉的肉燕,說那是團圓燕、思鄉燕。今天我終於品嘗到了。正向陳君凡先生所說的:這份小小的肉燕,凝聚著鄉情,鄉愁和鄉味。我想這正是肉燕最美味的地方,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是精神的共鳴,更是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

接下來,研習營將探訪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昭忠祠、福州華僑博物館等地,組織學生開展《三坊七巷》讀書分享會、侯官文化調研成果匯報會等活動。讓學生們跟隨侯官先賢的足跡,繼續挖掘侯官故事、緬懷侯官先賢,感受侯官歷史文化。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