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福清:以融促融 助力城鄉基層治理再升級

2023年06月29日18:03 |
小字號

“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在我們這都是社區人、石竹人,身為一家人,更應該凝心聚力,共同治理好社區這個大家庭。”跟隨著宏興社區書記林玉貴在小巷中穿梭,時不時見到過路的居民親切地稱呼他為“胖子書記”。作為宏興小區最早的一批居民,他親眼見証著此地日新月異的變化:人越來越多了,煙火氣越來越足了,群眾的歸屬感越來越強了,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了......

石竹街道位於福州福清市西部,下轄7個村、4個社區,共12個小區,2022年共有規上工業56家、限上商貿55家、規上服務34家,是投資和創業的熱土、奮斗和安居的福地。因此,也帶來了流動人口增多、居住人員復雜、新舊小區相互交織等基層治理工作的痛點難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石竹街道黨工委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協同作用,在抓好以“新石竹人”為主體的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同時,通過“集聚—融合—提升”的動態過程,形成了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融合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泛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共同繪就“同在一座城 就是一家人”的美好圖景。

強服務深融合 用“圈子”圈出“幸福感”

一頭連著社區居民,一頭連著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15分鐘便民生活圈“圈”起了石竹人的美好生活。

近年來,石竹街道以黨建“融聚、融心、融治、融穩、融愛”為核心理念,創新打造“黨建五融一刻鐘 社區治理一家親”黨建品牌,在融輝社區率先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服務半徑原則上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形成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及多業態集聚的社區商圈。

融輝社區一刻鐘服務商圈。石竹街道供圖

融輝社區一刻鐘服務商圈。石竹街道供圖

“街道秉承‘缺什麼、補什麼’的理念,將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幸福清單’,通過融合轄區便民資源,串聯起農貿商超、家政服務、醫療診所、運動健身、教育培訓、特色餐飲、酒店住宿等多種商業實體的便民網點合作單位,推動服務資源向網格下沉,讓便民服務抬眼可見、觸手可及、邁步可達。”融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石竹街道黨工委書記陳茂華正利用“便民服務智慧雲平台”向大家展示著“圈內”入駐商家的基本信息,此外,更有社區通知、近鄰信箱、業務辦理等智慧便民功能一應俱全,通過關聯“一刻鐘便民小程序”,實現一刻鐘“線上”與“線下”商圈的深度融合。

要想真正提高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僅要在“便民”上下功夫,更要在“利民”與“惠民”這兩大重點民生問題上持續發力。

為此,石竹街道與融輝社區聯合黨員、志願者、居民代表深入商戶、居民家中開展調研和探討,將小區周邊優質的服務資源優選出來,社區居民隻需在線開通“融輝便民一卡通”,即可享受平台商家的優惠及消費折扣,平時還能通過小程序領取發放的優惠券,大大增加了平台的居民活躍度,將“一站式”服務向更廣、更深處延伸。

據統計,融輝社區已入駐95個“公家認証”商家,初步形成了網點積聚、布局合理、業態齊備、品質優良、價格實惠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以共建賦融合 用“小籃球”轉動“大民生”

為促進基層黨組織融合共贏新格局形成,融輝社區黨支部與24家單位建立黨建聯盟,通過黨員聯學、活動聯辦、隊伍聯建、服務聯抓、資源聯享,打破地區、領域、條塊壁壘。而福清籃球協會正是代表之一。

一顆小籃球轉動起了基層治理的大民生。當前,福清籃球愛好者和長期從事籃球鍛煉的人口超過10萬人,已然成為福清基層百姓第一大體育運動,這也使得協會黨支部的成員均分布至各行各業,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

“我們建立了福清市首個以單項體育協會為單位的‘兼合式’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積極整合轄區黨建、經濟、文化等資源,構建親民、育民、健民、樂民的“四民”黨建工作模式,在推動籃球運動和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延伸籃球觸角,增加服務基層人民群眾的能力。”福清市籃球協會黨支部書記毛晨希如是說。協會黨支部自2021年成立后,現已有兼合式黨員43名。

走進融籃紅色主題運動館,融籃紅史館、黨員活動之家、籃球紅色主題運動館、紅色運動健身房等多個板塊,讓這個不大的場館充滿著蓬勃的生命力。這裡不僅是籃球培訓和青少年愛國教育的前沿陣地,如今還是街道百姓日常活動的一大去處。

去年,福清市籃球協會黨支部與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黨委、福建技術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黨委共建合作,共同組建了一支300人的“融籃紅”體育志願者服務隊。在協會黨員的帶領下,服務隊與成員點對點深入鄉鎮街道、學校社區,把專業的體育指導帶給基層群眾,培育出一批體育愛好者帶頭人扎根所在地基層,將全民健康之風吹遍了福清的每一個角落。

福清籃球協會送“體”入校園。石竹街道供圖

福清籃球協會送“體”入校園。石竹街道供圖

棋山畬族村球場內,一場頗具民族特色的“村超”聯賽也在同步開展,像這樣的公益籃球賽事已在福清遍地開花。棋山畬族村村書記鐘開文介紹,通過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籃球運動延伸至村落,能讓各民族的孩子在比賽中增進感情、相互融合,不僅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還拉近了他們之間心的距離,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

連黨群促融合 用“共治”繪就“同心圓”

石竹街道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方式創新的生動實踐,街道黨工委切實發揮“五級聯動”作用,以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紅色業委會—黨員樓棟長的“五級體系”,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交叉任職,設立“紅色業委會”,形成雙向機制,推動小區治理從“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級。

另一頭的洋梓村以創建“最美庭院”為載體,因地制宜建立了更符合村情的“三級聯動”機制。石竹街道中心村黨委書記、洋梓村市派第一書記吳炎芳介紹,洋梓村按照“建點、連線、成片”的建設理念,全村230戶村民按庭院位置劃分為6個紅色責任田,由村兩委黨員干部任紅色網格長,12名黨員中心戶擔任小組長,建立“村兩委黨員干部聯系黨員中心戶—黨員中心戶聯系網格—網格黨員聯系群眾”的三聯機制,以黨建工作重心下移來更好地服務村民。

此外,洋梓村還以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為工作目標,積極發動鄉賢,成立“黨員+鄉賢+志願者”鄉村振興服務先鋒隊,協助村兩委回收集體山林地,進行重新發包流轉,謀劃發展﹔並由鄉賢帶頭出資建設,配套完善環山健身步道、農耕文化展示館、太城溪生態護岸、觀光鐵索橋項目等綜合性配套建設,積極引入農家民宿,建立農家樂一條龍進行優勢互補,打造全域旅游項目。

洋梓村生態護坡、觀景台。石竹街道供圖

洋梓村生態護坡、觀景台。石竹街道供圖

見微以知萌,這些實踐是福清市城鄉融合治理工作的一小步,卻是增進民生福祉的一大步。一條條黨建紅線串起了基層的大事小事,綻放出了更多“以人民為中心的幸福花兒”。

福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將持續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通過構建全覆蓋、深融合、廣聯動的聯結機制,助力福清城鄉基層治理再升級。(陳夢凡)

(責編:謝星宇、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