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裡:持續打造青年的“筑夢之城” 實現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

東部新城崛起,西部城市更新,如今的廈門市湖裡區處處蘊含生機。順應年輕一代的消費理念、模式和潮流,今年暑期,湖裡區商務局攜手湖裡團區委,聯合各街道、協會、企業等啟動“青春一夏,購享湖裡”湖裡魅力購夏季活動,針對青年消費群體,推出家電促銷、餐飲消費等五大板塊活動,補貼、讓利數百萬元,還特別推出“湖裡青春夜”夜經濟主題活動,營造年輕人喜愛的消費氛圍,點燃全城夏日狂歡。
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湖裡區青年人口佔比43%。今年,湖裡以“筑夢之城”為主題,制定了《湖裡區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實施方案》,持續打造創新有為的“宜商宜業之城”、健康時尚的“山海悅居之城”、生生不息的“幸福真愛之城”、多元融合的“尚學致用之城”、兩岸交融的“台青尋夢之城”,滿足青年在學習、生活、工作、住房、消費等方面的需求,打造與青年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公共服務空間與設施,使青年感受到城市帶來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湖裡有夢:政策落地生根 青年逐夢湖裡
剛下飛機,拖著行李箱,剛滿30歲的北京大學力學博士小吳把職業發展的第一站選在了湖裡,准備入職轄區重點企業億聯網絡。初來乍到的他內心並不迷茫,無論是完善的人才政策和服務,或是公司的發展前景,都給足了他底氣。
在選擇未來發展城市時,青年最關注的是就業機會。充滿發展機遇的城區,自然成為眾多年輕人的首選。2022年以來,湖裡區先后出台支持企業培育研發創新能力16條、加強人才及重點群體住房保障17條、促進制造業及軟件業倍增發展13條等政策,著眼於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厚植創新土壤,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地見效。
在湖裡,青年投身創新創業,也能獲得全方位支持。目前,湖裡依托已建成的6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定期開展青年創客交流活動,大力培育孵化科技創新項目﹔建立湖裡區創業聯盟導師庫、創業投資機構資源庫等,組織開展湖裡區創新創業大賽,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長遠發展和支持。
不止大陸青年,台青也喜歡在湖裡安家。
走進坐落於燦坤文創園的匯元台青創業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歡迎回家”四個大字。今年6月,這個吸引了110多家企業入駐的基地被福建省台港澳辦授予省級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今年5月,湖裡區出台台灣專業人才政策申報指南2023年修訂版,五年內台灣專業人才可獲相應的薪酬補貼,每年可享受2500元保健補貼,子女可在就讀湖裡區屬公辦小學時給予適當入學照顧。
欣賀股份的台灣服裝設計師潘婷婷,2021年被湖裡區評為台灣專業人才。這項政策不僅讓她領到了相應補貼,也照顧到了她的醫療健康、子女就學等方面的需求。她表示,暖心的政策幫助她更好地融入大陸生活,支持她專心打拼,沒有后顧之憂。
同時,湖裡區即將出台《湖裡區關於鼓勵和支持台灣青年創業就業實施辦法》,全方位優化台青在湖裡就業創業環境,助力更多台青來湖裡追夢、筑夢、圓夢,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第一站”。
去年以來,湖裡區全面推進城中村綜合治理,智慧街區成為年輕人的友好型社區。圖為城中村青年籃球賽。湖裡團區委供圖
湖裡有家:住房保障完善 城市生活宜居
如今,越來越多青年更看重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自2017年以來,湖裡區首推“市場運營——政府補貼”的人才公寓運作模式,與品牌長租公寓合作,為人才提供配套齊全、拎包入住的酒店式公寓房源。去年7月,湖裡區出台《湖裡區加強人才及重點群體住房保障若干措施》,涵蓋從高層次人才、骨干人才、高校畢業生到普通勞動者在內的各類群體,形成全方位、立體式人才住房保障體系。
作為湖裡第一批享受人才公寓新政策的企業骨干人才,王勇搬進了相當於月租3500元的高品質公寓。過去,他每個月的租房補貼是1000元,家住島外,跨島上班﹔如今,不用房租,隻需步行10分鐘就能到公司,中午還能回家午休,王勇心滿意足地說,“省的不只是錢,還有時間和精力!”王勇和勇仕網絡的同事一起申請了人才公寓,沒想到不到兩周就申請下來了。
在城區的另一頭,穿過后浦社充滿綠意的口袋公園,一棟青年公寓映入眼帘,公寓外牆不久前粉刷成了鮮艷的橘紅色,看起來十分時髦靚麗﹔對面還有一棟公寓——橘子公寓,貼上了年輕人喜歡的莫蘭迪色瓷磚,裡外翻新了一遍。
為了節省生活成本,許多來廈門打拼的年輕人會把第一個家安在城中村。過去,湖裡的城中村違章建筑多,基礎設施薄弱,安全隱患較為突出。去年以來,湖裡區全面推進城中村綜合治理,按照“兩改造三提升”的思路,實現了空中“無線美”,“小而美”的口袋公園隨處可見,智慧管理讓居住更安全、更便捷,“城中村”變成“城中景”,這些有溫度的智慧街區正在成為年輕人和新廈門人的友好型社區。
此外,為破解婚戀交友難題,提升青年幸福感,湖裡開設“戀愛課堂”,將婚戀教育納入青年發展教育體系,傳播積極正面的婚戀觀念﹔依托五緣灣、海上世界、古地石基金小鎮等青年熱衷的社交場所,組織開展豐富新穎的青年社交活動,將服務青年婚戀交友納入職工工作、青年工作、婦女工作,推廣建設青年婚戀交友公益平台,常態化開展健康、精准、務實的青年婚戀交友公益活動。
湖裡有味:文旅融合創新 添彩理想生活
端午節前夕,湖裡區第六屆膠片電影露天放映大會正式啟幕。連續舉辦了六年的膠片電影放映大會,為居民送上了一場場情景交融的文化盛宴,文藝展覽、手作活動、文創市集也吸引很多年輕粉絲參與。
到航空古地石廣場“打卡”電視劇《獵罪圖鑒》同款鏡頭﹔在《西虹市首富》取景地廈門國際游艇匯休閑度假……湖裡多彩多元的風光不僅吸引了《開端》《對手》等多部影視熱播劇取景,帶熱了50余個影視旅游打卡地,也讓湖裡年輕人的生活“一秒入戲”、充滿情趣。
年輕觀眾在膠片電影放映大會上打卡留念。湖裡團區委供圖
湖裡,不隻有影視的“基因”,城區與音樂也互相嵌入。在五緣灣的海邊,或是充滿煙火氣的街頭巷尾,喜愛音樂的人都能找到朋友。不久前,湖裡與轄區多家原創音樂公司聯合打造了“原創音樂創造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青年音樂人跨城奔赴。
“每天都漫步在山海健康步道,從狐尾山走到仙岳山,熟悉的地方總有旋律響起。”居住在東渡的潮汐樂隊主創人員鐸鐸說,這座城區給予了他音樂靈感。
租得來房子,租不來生活。在湖裡,90后、00后年輕打工一族早已不滿足於每天“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家門口就有15分鐘健身圈,下了班去華美空間、東南天地等文創園區逛吃,周末在航空古地石廣場喝一杯、聽街頭歌手彈唱,每個月參加區圖書館的“閱美時光”讀書沙龍,或者安安靜靜在五緣灣享受夏日晚風,已逐漸成為年輕居民的生活方式。
順應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背后,湖裡讓更多文旅IP、產業集群涌現並做強——曾經的工業舊廠房,如今成為獨具特色的時尚和影視打卡地,特區文創園被列為首批廈門市文化產業重點園區和文化產業園區﹔在殿前紅頂藝術社區,藝術展、創意市集為城中村注入活力……
“我選擇扎根湖裡,這座城區滿足了我對理想生活的期待。”在湖裡創業、生活的青年顏志堅如是說。比起“千城一面”,像他這樣的90后、00后,更希望生活的城區充滿個性與生命力。
湖裡區的青年志願者上街為環衛工人送清涼。湖裡區青年志願者協會供圖
湖裡有我:凝聚青年力量 賦能社會治理
城區治理,少不了社工的身影。在湖裡的很多社區,新入職的社工都已有不少00后。
這樣一份收入不高且扎根基層的工作,為何能吸引優秀的年輕人?
在湖裡,社工待遇有保障、發展有前景,無疑是吸引年輕人的兩大原因。湖裡區委、區政府出台了《關於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意見》《社工人才住房保障申報指南》等十余項政策措施,不斷健全完善社會工作發展體制機制,吸引並留住優秀社工人才。
湖裡區將社工人才納入市、區拔尖人才評選范圍,率先全市出台社工人才獎勵措施,隻要連續從事專職社會工作服務滿4年的資深社工,就能獲得3萬至4萬元的一次性工作補貼和每年0.6萬至1.2萬元的住房補貼。引進的高層次社工人才,更是能獲得20萬元的一次性安家補貼。
2016年,吳菲菲進入廈門開心社工服務中心工作,去年,她獲評第三批廈門市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廈門市和湖裡區良好的人才培育體系為我們年輕社工的成長搭建了通道,也讓我們扎根社區、服務居民更有奔頭。”吳菲菲說。
與其依賴別人,不如主動參與,讓社區生活和治理方式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湖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融入社區。
楊雲是湖裡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副會長,已堅持公益13年。今年,作為互聯網創業者,楊雲以熟悉的大健康項目為抓手,手把手帶著10多名“寶媽”創業,學習新技術、新技能,鼓勵她們樹立自信、廣交朋友,重回社會舞台。下一步,她希望借助協會的力量,在“鳳凰木·夢空間”等地搭建平台,鏈接片區文創、影視企業,邀請創業者分享經驗、互相交流,助力創新創業在年輕人中蔚然成風。
在湖裡,像楊雲這樣熱心公益、反哺社區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據了解,湖裡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從2008年發展至今,已有1880余名青年志願者加入,服務兒童、青少年成長發展、助老助殘公益,目前已舉辦了11000多場活動,惠及50余萬人次。今年4月,協會還同香港“義連班”締結青年友好社團,計劃未來在青年工作、文化、公共服務以及創新創業等領域加強合作。
“筑夢之城”湖裡,在服務青年成長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青年創新創造潛能,不斷增強青年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庄筱婧 蔡燦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