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鄉”永福的農業“新事”
沿著山路行駛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的道路上,路邊的黑色大棚時不時“擦肩而過”。“花鄉”永福鎮的大棚裡不種菜,種的是花。
年才過半,陳金才已經在籌備來年的“年宵花”。每年過年是永福杜鵑花銷量最可觀的時候,得穩穩地把准“提前量”。在當下這個時節,陳金才指導著花卉基地裡的花農開始給杜鵑花換盆、栽頭。種杜鵑花30多年,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陳金才輕車熟路。
花卉產業是永福鎮的富民產業。永福鎮五萬多人口中,90%左右的人都從事與花卉相關的產業。永福的花卉種植面積約為4萬多畝,但永福人不隻在家鄉種花,永福人在全國種植花卉面積約為30萬畝。
永福鎮被稱為“中國杜鵑花之鄉”。人民網 楊灝昱攝
“永福花農每年銷售出去的盆栽杜鵑花佔全國80%左右。”作為永福鎮的種植大戶,陳金才對這個數字爛熟於心,這是“中國杜鵑花之鄉”永福鎮的金字招牌。
在這個小小的山城小鎮,杜鵑花的品種有近千種。從前永福沒有杜鵑,有位鄉親在廣東看見杜鵑花后引進試種,效果出奇地好。“從種蘭花到種茶,永福人積累了不錯的扦插技術,再加上高山氣候溫差等條件,更適合杜鵑花生長。”陳金才介紹道。
在陳金才的永福花卉展示中心,各色杜鵑花“千嬌百媚”。他常告訴來客,看花不僅要會賞花,也要會賞“型”。從種花到造型,是市場倒逼生產種植理念的轉變。
永福杜鵑花。人民網 楊灝昱攝
傳統的花卉產業是盆栽花卉,經濟價值比較低。這些年,永福鎮的花農們在嘗試把一盆幾塊錢的盆栽杜鵑打造成造型杜鵑,價格翻幾番。“產業要發展的話,一定要把產業鏈延伸。”陳金才說,花卉的產業發展從簡單的盆栽往盆景化靠攏,再從棚內往棚外走,實現景觀化,這一步步都意味著附加值的提高。
每當夜幕降臨,花卉大棚裡卻漸漸喧囂。乘著電商的“東風”,永福鎮投資建成了佔地10畝的電商產業園,依托“互聯網+農業”,為花農打造集花卉生產、農產品展銷、物流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花卉產業集聚地,使永福花卉形成了新的業態模式。
“越來越多年輕的大學生返鄉來搞電商直播,通過全國各大花市,把永福的花卉賣到全國各地。”永福鎮科技副鎮長王秋鵬介紹說。
當地花農通過電商直播,把永福的花卉賣到全國各地。受訪者供圖
小鎮浸滿“花香”,不僅是杜鵑“香”﹔永福的“新事”也不僅在種花這件事上。今年2月,春光爛漫時,一場“櫻花熱”席卷福建。“10萬株粉色櫻花浪漫盛放”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的熱度居高不下,也讓永福小鎮“出了圈”。
永福櫻花的美與眾不同。千畝綠色茶園裡,漫山的茶綠間冷不丁地冒出一簇簇櫻花粉,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境。
“許多地方都有櫻花,但隻有在這裡,才能看到櫻花與茶山完美融合。”種下千畝櫻花茶園的台灣茶農謝東慶自豪地說。
在永福鎮,謝東慶被稱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996年,謝東慶帶著茶苗來到永福鎮考察,發現這裡的緯度、海拔、氣候和土壤與台灣茶葉主產區阿裡山非常相似,很適合種植台灣高山烏龍茶,於是第二年,他就在永福鎮種下了第一棵高山茶。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謝東慶在永福鎮的茶園早已超過千畝,茶園不僅讓他收獲了品質上乘的高山茶,還有種植櫻花帶來的“意外之喜”。“每年春節前后來拍照打卡的游客最多一天好幾萬。”謝東慶遙遙指著通向櫻花茶園的山路說,“有時候路上都會塞車。”
漳平永福櫻花茶園(資料圖)。陳秀容攝
“茶園種櫻花,不僅是為了觀賞,也是為了讓茶園更具生態多樣性,避免單一品種。”同樣在漳平種茶的台商李志鴻說,茶園不止種櫻花,也有桂花、羅漢鬆、銀杏等,不過因為櫻花盛開時色彩對比強烈,更加“吸睛”,無心插柳柳成蔭。
與此同時,在李志鴻看來,農業結合生態觀光、休閑旅游等元素,能夠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這樣農業發展更可獲利,也更可持續。
櫻花一年隻開一季,熱鬧不過三月。謝東慶說,自己如今在探索套種不同的品種,讓茶園四季各有風光,人來人往常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