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長樂:生態環境“顏值高”  綠色發展“有內涵”

2023年07月04日11:19 |
小字號

清晨,在南山生態公園上看朝陽映紅天際,黃昏,在六平山上與晚霞深情對望﹔在“煥新”歸來的下沙海灘,享受“絲滑”的海邊風情﹔在濱海新城體育公園,揮動球拍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山水風光與自然肌理,鐫刻在福州長樂的城市鄉村、大街小巷,繪就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城市新畫卷。

近年來,長樂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配合福州市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不僅生態環境“顏值高”,而且綠色發展“有內涵”,成為長樂百姓引以為豪的亮麗名片。

打造宜居生態空間 市民慢享幸福時光

每天一早,家住南山御景小區的張先生都會沿著公園環形棧道登向南山山頂,一邊鍛煉身體,一邊感受城市生態美景。休息時,他還會拿出手機拍張照片發在朋友圈。

盛夏的長樂,天空格外湛藍,清新的空氣給張先生帶來每天的好心情。隔三差五,他都會約上好友一起爬山,享受夏日的恬靜時光。作為“老長樂”,張先生見証了這些年城市生態空間發生的喜人變化——“長樂藍”已成常態,內河水質越發清澈,城市公園越來越多……“城區內河水質變好了,我除了每天晨練、登山之外,還時常乘坐綠色公交,看看江濱公園、冰心公園、長山湖公園等有穿水的園區,心情感覺十分舒暢。”張先生說。

環形棧道。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環形棧道。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城市的好生態得益於長樂區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如今的長樂,共有河道257條,總長度825.466公裡,湖泊2個,總面積995.5069萬平米,並分為東湖流域、洞江流域以及蓮柄港流域等三個片區進行修復,其他鄉鎮(街道)同步開展水系治理提升工作。一套堅實有力的治水“組合拳”換來一條條河流的長“治”久清,讓市民出門就能暢享生態美景。

持續推進生態治理 吳航大地生機煥發

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蘆葦飄蕩,候鳥蹁躚,這裡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這片總面積2300多公頃的大美濕地,是多種燕鷗類重要的繁殖區以及黑臉琵鷺等水鳥重要的遷徙停歇地和越冬地。

群鳥翔集。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供圖

群鳥翔集。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供圖

曾幾何時,閩江河口也曾遭遇“創傷”。隨著外來物種互花米草的入侵,侵蝕著紅樹林、短葉茳芏、蘆葦等本土濕地植物的生存空間。

“在閩江河口濕地協同保護修復中,我們採用陸地海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的‘三同治’模式,聚焦多類型生態問題精准施策,通過林分改良、退塘還濕、植被恢復、水環境綜合整治等,解決互花米草入侵、水鳥棲息地減少和海漂垃圾等問題,有效保護珍稀瀕危水鳥棲息地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穩定。同時,還輔以共享共治和產業拓展,讓濕地恢復其原始生態,2023年閩江河口濕地正式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

閩江河口濕地採用刈割+旋耕治理互花米草。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供圖

閩江河口濕地採用刈割+旋耕治理互花米草。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供圖

閩江河口濕地的蝶變僅僅是長樂區全域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長樂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推進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讓吳航大地煥發新生機。

科技賦能灣灘巡察 海灣治理有新突破

“現在,隻要點開‘智慧巡灘’管理平台,便能看到‘巡查工作’模塊新增了一項‘排污口巡查’功能。灣灘專管員根據定位將排污口巡查情況第一時間上報,便於入海排污口的實時監管﹔鄉鎮環保管理工作人員還可以進行事件處理,進一步查看所上報事件的詳情及處理流程,實現動態式管理。”長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負責人說。

清理沙灘上的垃圾。

清理沙灘上的垃圾。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入海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海洋水環境的最后關口,是連接岸上和水裡的關鍵節點,排污口的管理成效,直接影響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

去年6月,長樂區推出福建省首個“智慧巡灘”管理平台,助力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邁上新台階。經過近一年的運行實踐,今年4月初,“智慧巡灘”管理平台新推出“排污口巡查”功能,進一步夯實“智慧巡灘”數字基礎,填補入海排污口智慧化管理空白,讓入海排污口巡查工作更科學、更精准。

“排污口巡查”功能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大數據、虛擬化、信息化、移動應用等技術,可以實時收集、處理和匯總全區入海排污口巡查信息,為入海排污口巡查數字化賦能提供科技支撐。同時,通過聯合原有的“沙灘巡查”功能,實現對全區岸灘巡查事件全過程信息的記錄和查詢,便於各級責任單位及時解決相關問題,有效促進“美麗海灣”工作在線督察督辦,做到智能化管海、信息化管人、流程化管事。據統計,今年1至6月,長樂區共巡查排污口300人次,共清理海漂垃圾3420.93噸。

長樂美麗的灘涂。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長樂美麗的灘涂。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肩扛責任,追青逐綠,向美而行,在長樂大地上,蒼翠的青山、清澈的河流、潔淨的藍天一同見証著全區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故事。(姜亮)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