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學習“千萬工程”好經驗 繪就水美鄉村新圖景

昔日“輸血式供給”,今朝“造血式扶持”﹔昔日“生態優勢”,今朝“民生福利”﹔昔日“打工候鳥”,今朝“返鄉筑巢”……
近年來,福建省水利廳圍繞水庫移民后扶、再生水利用配置、“河長制+”探索和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項目,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實踐和城鄉融合發展中賡續“千萬工程”經驗做法,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提供有力水利支撐。
以人為本 共建共享
道路鋪設、綠化帶種植、電力通信系統安裝……日前,走進首個建成的白瀨水庫移民安置區官橋,可以看到,忙碌的工人們正進行著配套設施建設的收尾工作。
“僅用了一個月多就完成了搬遷安置協議簽訂。”安溪縣移安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開展移民安置摸底調查中,了解到移民與官橋安置區選址地附近村民同祖同宗,移民“回鄉”安置意願較為集中,且官橋鎮作為安溪縣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大縣城龍橋組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發展前景廣闊、宜居宜業,最終選定了這一移民安置方案。
同為庫區移民村的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嶺下村,在推動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移民主觀能動性,動員移民自發拆除畜禽養殖場,爭取移民資金改造裸房、修建村道、架設路燈,實現了畜禽養殖污染嚴重的落后村到“省級庫區移民示范村”的華麗轉身。
“涌溪是移民大村,有移民5000多人,我們村在創業園公司股權佔25%。后扶政策20年期限結束后,我們還有創業園收益可以享受,隻要廠房在,我們的收益就很穩定。”三明沙縣區移民創業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涌溪移民村主任陸金才高興地說。
移民創業園是沙縣區利用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改善移民生活條件的一個大膽探索。從過去直接將資金撥給移民村建設基礎設施,轉為集中一部分資金為全區移民建設創業園,從“輸血”到“造血”,讓廣大移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漲潮時,隻露樹冠的紅樹林宛如海上“綠島”﹔退潮時,棲息其中的魚、蝦及鳥類等紛紛“登台唱戲”……在熱門旅游“打卡點”——莆田市湄洲島西側陸地與海洋交界帶,成片的紅樹林郁郁蔥蔥,在潮起潮落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
“紅樹林需要咸淡水交界的生長環境。”湄洲島管委會黨委書記吳海端介紹,為了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湄洲島重點改造了西亭、港樓兩座水閘,將部分處理達標的生活污水經過渠道淨化后引入紅樹林。如今,紅樹林長勢更好,生物多樣性也更豐富了。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同樣打卡“熱度”不減的泉州惠安縣,靠著推行“河長制+N”,走出了一條水美業興、生態宜居的道路。
“河長制+產業融合”打造黃塘溪產業振興“廊道”,“河長制+基礎設施”打造林輞溪經濟發展“廊道”,“河長制+民俗文化”打造蔗潭溪鄉村旅游“廊道”,“河長制+口袋公園”打造河長制休閑娛樂“廊道”……如今,黃塘溪畔農業生態園、花田小鎮等產業集聚﹔林輞溪滯洪區公園、科山水土保持科教園等基礎設施相繼建設﹔蔗潭溪流域周邊“惠女精神傳承教育館”、虎母宮、農民公園等人文景觀相互映襯﹔縣城溪濱公園、油園溪水保生態園、山霞白鷺灣休閑濕地公園等一批親水“口袋公園”亮點紛呈,城鄉居民充分享受到水生態環境帶來的生態“紅利”。
系統觀念 城鄉融合
白茶主題館、白茶迷宮、白茶古作坊、茶酒坊、茶屋、中國白茶寫生書畫院、中國白茶工作室、荷塘垂釣園、老式農具館、攝影創作基地……走進寧德福鼎市點頭鎮大坪村的六妙白茶庄園,不少體驗式茶園旅游產業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中。
“過去,村裡大部分人像‘候鳥’一樣,每年隻有採茶的時候才回來,其他大部分時間都離開村子外出謀生。”大坪村黨支部書記翁勁竹回憶道。如今,盡管旅游業還未成型,休茶期還未結束,但大坪村的茶農們大部分都沒閑著,一起進了六妙白茶的加工車間打工。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實施。
“村裡想嘗試拓展鄉村旅游等其他產業,但受困於缺水問題,多元化發展一直停留在思路上。”翁勁竹解釋。大坪村是福鼎產茶大村,過去,村裡的生產生活用水都是自建管道引來的山澗水,一遇暴雨天氣,山澗水就成了“黃河水”,一到旱季喝水就成了“老大難”,產業發展十分受限。如今,大坪村實施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單村入戶工程,並納入馬冠萬噸級水廠覆蓋范圍,實現了鄉村供水城市化,有效解決了企業和村民的生活用水需求。“村裡發展其他產業的底氣也足了。”翁勁竹高興地說。
年產值超300億元的鼎盛鋼鐵項目、寧德時代鋰電子電池福鼎生產基地項目……隨著城鄉供水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不僅是大坪村,整個福鼎市都開始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千萬工程的實踐証明,必須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系統考慮、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兼顧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標平衡。”福建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時代新征程,將切實把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學好用好,進一步把握蘊含其中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水利實踐的思路辦法和具體成效。(何菁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