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進“微自治”、引領新風尚  廈門民政部門全面深化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023年08月21日10:0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8月21日電 長期以來,通過推進“微自治”、引領新風尚、開展專項整治等舉措,廈門民政部門不斷深化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並取得良好成效。

“民政事務微自治,移風易俗譜新篇。”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廈門市民政局緊密聯系經濟特區鄉村振興和民政職能任務,突出鄉村微自治和婚俗殯葬改革重點,聚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宣傳倡導樹立“婚事簡辦、厚養薄葬”新風尚,有效遏制婚俗及殯葬活動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陋習,並推動移風易俗有序開展,為經濟特區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了民政力量。

在推進“微自治”著力培育公序良俗方面,著眼推動形成“文明鄉風”,不僅積極推動規約修訂,出台《廈門市完善和落實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指引》《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范本》等,明確修約流程和內容規范,把婚俗殯葬等民生社會事務列為村(居)自治重要內容,還強化開展村規民約修訂情況“回頭看”等。

截至目前,全市147個村委會圍繞維護社會秩序、公共道德、風俗人情、文明誠信、移風易俗等方面內容進行修訂完善﹔加大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宣傳力度,區分特色和類別,先后分兩批次在全市遴選23個優秀村規民約、13個優秀居民公約案例,編印1500冊下發各區。其中,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村規民約、湖裡區殿前街道北站社區居民公約、翔安區香山街道大宅社區居民公約獲評福建省第二批優秀村規民約。

在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移風易俗氛圍方面,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積極協調新聞媒體,挖掘、宣傳當地婚俗、殯葬改革和移風易俗好做法、新成效,讓移風易俗宣傳工作走進社區、服務群眾。如,通過推陳出新的宣傳方式,全市各婚姻登記處積極倡導健康的婚姻家庭文化:2月,在海滄區石塘村發放《婚俗新風倡議書》、《民法典》等宣傳材料,並與村民一起討論婚俗改革有關話題,征集婚俗改革宣傳標語,宣傳抵制“天價彩禮”和惡俗婚鬧等不良風氣,弘揚文明新風﹔3月,在海滄區長欣花園開展婚俗文化有獎問答活動,現場發放《民法典》和《婚姻登記流程圖》等宣傳資料。

為有力推進殯葬移風易俗和文明低碳祭掃宣傳,3月,廈門市民政局專門召開清明祭掃工作新聞發布會,邀約中央駐閩、福建駐廈及廈門本地等主流媒體到場宣傳報道﹔各主要祭掃場所共分發清明節宣傳材料近2萬份。

在堅持政策引導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方面,也不斷推出新舉措。如,不斷提高結婚登記服務水平,在結婚登記時加入為新人頒証服務,積極探索室內與戶外、集體與個人定制頒証相結合的規范化頒証模式,使新人在庄重神聖的法律殿堂宣告合法婚姻締結。同時,市、區兩級婚姻登記處在“5.20”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舉辦新穎鮮活的頒証儀式,推動結婚頒証服務創新,設計文化內涵豐富的頒証詞,邀請民政部門負責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新人頒証,讓新人體驗婚姻新俗的優勢,弘揚“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責任擔當、互敬互愛”的婚姻理念,加大對婚俗改革的宣傳和引導。

不僅如此,廈門市民政局還大力推進節地生態安葬:通過主流媒體和新媒體方式,廣泛宣傳生態葬有關的惠民利民政策、葬式葬法及辦理手續等情況﹔在全市各陵墓園、骨灰室等祭祀場所設置展板、投放海報,加大生態安葬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引導更多群眾選擇骨灰撒海、花壇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葬法,讓綠色殯葬理念滲透到群眾心中,樹立厚養薄葬移風易俗新風尚。同時,在“i廈門”微信公眾號、“i廈門”APP開通節地生態預約登記服務,截至4月10日,預約登記訪問量達2137人次,並有420位市民進行生態葬預約登記﹔4月28日,組織開展廈門市第十七次海葬和第三次公益花壇葬活動,160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46名逝者骨灰被安葬於薛嶺山陵園生態葬區……“相關活動報名和參加人數與日俱增,通過電話、網絡咨詢的群眾也絡繹不絕,骨灰撒海、花壇葬、草坪葬等綠色殯葬理念越來越被市民群眾接受”。

在開展專項整治鞏固移風易俗成效方面,廈門市民政部門積極施策、作為擔當。以殯葬整治為例,不僅堅持疏堵結合,進一步完善惠民殯葬政策,滿足群眾合法殯葬權益和合理殯葬需求,還主動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並在嚴格落實耕地、林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積極推進人文公園(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滿足市民群眾基本殯葬需求。

此外,將鞏固和深化“活人墓”等突出問題整治工作與推進殯葬移風易俗相結合,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各項殯儀活動監管治理,預防“青山挂白”、違規停尸、封建迷信等在喪事活動中侵害群眾權益、損害城市形象、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違法違規殯葬行為﹔積極開展“免費送鮮花”“時空信箱書寫思念”“黃絲帶邀您文明祭掃”“鮮花台寄相思”等多元祭祀活動,如薛嶺山陵園、中華永久墓園、文圃山陵園、翔安區殯儀服務站為祭掃群眾免費贈送鮮花5.51萬支,市民政局在薛嶺山陵園舉辦“我們的節日·清明節”集體追思活動,同安殯儀服務中心、文圃山陵園免費提供先人牌位,採取靈牌位代替骨灰盒祭祀方式,有效保障祭祀方式更多元更安全更文明。

“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助於提升鄉村振興整體水平。”廈門市民政局局長洪全藝表示,一直以來,民政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今后將繼續踐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的精神,積極作為、多措並舉進一步推進全市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力推動全市農村加快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積極為廈門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夯實基礎。(余乃鎏 張繼斌)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