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鼓樓檢察:“數字檢察+網格矯正”  跑出社矯監督加速度

2023年09月13日11:56 |
小字號

“通過數據碰撞,我們能更精確地分類了解到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表現,並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工作。”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楊懷忠說道。據了解,這得益於該院創新出台的“數字檢察+網格矯正”工作模式。

作為福州的核心城區,鼓樓區的危險駕駛類社矯對象數量較多,對此,在社區矯正一體化平台量化指標的基礎上,檢察官利用大數據監督模型提取關鍵詞信息進行排列,發現該類社矯對象的評分普遍低於平均分,存在在矯意識不強的現象。

“哎不過就是多喝了幾杯,算我倒霉。”“反正緩刑幾個月很快就過了,以后不喝酒開車就是了,學這麼多沒用。”在走訪中,部分社矯對象如是說。

如何破局?改變以往一對多的社矯模式,鼓樓區人民檢察院對接全區77個社區網格,打造“一網多管、一格一員、一員多能”的工作模式,將網格員納入矯正小組,對表現較為不理想的社矯對象開展一對一心理咨詢和法律教育,了解其實際需求,並發揮網格員職能特點,積極開展公益活動,讓危險駕駛類社矯對象參與到日常交通秩序維護,反酒駕宣傳志願服務中,達到親身體驗,以案釋法的效果。此外,該院還制發檢察建議,聯合區社矯局、區交警大隊組織危險駕駛類社矯對象前往道路交通安全公益活動基地學習60余次、開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活動3場,切實提高他們的守法意識,擰緊社區矯正安全“閥門”。

網格雖小,但關聯千家萬戶,更能成為數字檢察的有力支撐。今年以來,鼓樓區人民檢察院將社矯對象的位置打卡信息與網格工作台賬及社矯基礎數據進行關聯碰撞,及時排查異常情況,截至9月,已排查核實出違法情形30余件,依法向社區矯正機構提出36份檢察意見,實現檢察監督從“等米下鍋”轉變為主動出擊。而網格員的加入,更讓監督執法更加精細化人性化。

今年6月,該院檢察官依托大數據監督模型對社矯對象外出請銷假的數據進行摸排時,發現陳某請銷假次數偏多,存在異常情況。檢察官隨即啟動網格員協查機制,前往核實具體情況。

“我現在的工作需要多次前往外地,但是如果被公司知道我是社矯對象,恐怕崗位不保。”陳某為難地說。對此,鼓樓區人民檢察院與區社矯局分析交流並達成共識,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由網格員、社矯局工作人員協同陳某走訪其工作場所並形成視聽材料,確認其需要申請經常性跨縣市活動。此外,該院還召開聽証會,鑒於其表現及工作內容,聽証員一致同意建議批准陳某的申請,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更讓她安心接受社矯教育,提升改造自己。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數字檢察+網格矯正’工作模式,實現檢察業務與網格治理工作雙融雙促,把社矯檢察監督匯入‘數字藍海’,抓機遇、跑出鼓樓社矯檢察監督加速度。”鼓樓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林曦表示。(潘威)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