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動廈門灣”助力廈門港航運低碳綠色轉型

11月7日,廈門市正式發出“綠動廈門灣”聯合倡議,12家相關央地單位及企業積極響應,共同簽署倡議。同時,海事、港口、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共同簽訂廈門灣船舶污染防治“船—港—城”一體化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廈漳泉三地海事部門與有關航運企業、社會團體共同簽訂海上溢油應急資源一體化聯動戰略協作框架協議。
活動當天,全國首艘“綠色應急拖輪”—“廈港拖30”正式在廈門交船授牌。隨著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黃燕添按下啟動鍵,廈門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綠動廈門灣”三年行動正式拉開序幕。
與會領導按下啟動鍵。廈門海事局供圖
據了解,廈門灣船舶污染防治“船—港—城”一體化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將繼續深化“船”(廈門海事局、中國船級社廈門分社)、“港”(廈門港口局、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城”(市生態環境局、市市政園林局)三方的合作,突出陸海統籌、港航共治,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溝通協調、資源共享、資金保障、合作創新等,在加強船舶污染防治、推動新能源動力技術應用、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港口綠色智能轉型等方面實現多領域協同發展合作,實現“船—港—城”深度融合一體化建設發展。
廈漳泉海上溢油應急資源一體化聯動戰略協作框架協議由廈門海事局、漳州海事局、泉州海事局、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中國水上交通安全協會共同簽署,將從船舶防治污染、推動廈漳泉海上溢油防治能力建設著手,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相關企業及民間志願者的優勢與合力,實現區域應急資源共享,共同提升台灣海峽南部中遠海域應急響應和處置水平。
“廈港拖30”是全國首艘“串聯式”直流組網油電混合動力拖輪,作為“電動福建”中電動船舶重點示范項目之一,可實現港區自由航行工況下零排放、無污染、低噪音運行,單船每年可節油200余噸,減排二氧化碳600余噸,可有效減少船舶能耗及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同時,作為國內首艘“綠色應急拖輪”,“廈港拖30”將成為廈門國家溢油應急設備庫應急協作船,廈門港應急救援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全國首艘“串聯式”直流組網油電混合動力拖輪“廈港拖30”。廈門海事局供圖
活動現場,黃燕添指出,本次“綠動廈門灣”三年行動方案,聚力加快推動廈門灣航運能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以及船舶水污染物近零排放,為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地方實踐。各涉海單位和各界同仁要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務實的作風,凝心聚力,共同推動三年行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廈門海事局危管防污處處長鄭仕鋒表示,希望通過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探討以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建設為核心的港航減污降碳協同發展方向,引導港口和船舶使用清潔、綠色、低碳能源,打造新能源、清潔港口、船舶示范應用場景和示范項目,進一步建立健全“船、港、城”同防同治的廈門市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廈門港航運行業朝著低碳綠色轉型邁進。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經驗。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 《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 (發改環資〔2023〕1409號,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聚焦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探索不同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后續,“綠動廈門灣”建設將加大多方力量的合作聯動,積極探索廈門港航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林昕昀 葉英豪 李筱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