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港頭鎮:以水執筆 擘畫鄉村“振興圖”

冬日,福清市港頭鎮水波瀲灩,水鳥翩飛。一汪汪清澈明淨的湖水,如蛛網似的,環繞著一座座村庄,生生不息地滋養著這片沃土,倒映出港頭鎮村美、業興、人和的幸福生活。
從曾經的“一水難求”到如今“因水而興”,持續釋放生態紅利,福清市港頭鎮究竟做了哪些努力?
福清市港頭鎮俯瞰圖。福清市港頭鎮供圖
以水靚村 展出河湖新風貌
福清市淡水資源匱乏,人均佔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尤其是位於龍高半島的港頭鎮,由於旱多雨少,長年飽受缺水的困擾。當地群眾的日常用水多以淺層水井供水為主,在枯水季節水量沒有保証,同時地下水污染重、水質差,嚴重危害群眾的飲水用水健康。
面對先天不足的劣勢,如何迎難而上,讓百姓用上“放心水”,還村庄一片綠?還得“對症下藥”。
第二批主題教育以來,福清市港頭鎮黨委圍繞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等目標,因地制宜、分類分批有序推進全域治水工作,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滴水窺見大民生,農村飲水安全是最迫切的民生。為強化用水保障,港頭鎮緊緊圍繞“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大安全”的城鄉供水新理念,投入3198萬元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完成15625戶城鄉供水入戶管接入工程,接管率達97.2%,使用率由72.8%提高至81.6%。同時,完成福建省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涉及港頭段5.8公裡管網鋪設工作,全力保障“一閘三線”工程港頭段輸水線通水,造福30萬群眾,讓全域百姓“共飲一碗好水”。
港頭燜面一條街。福清市港頭鎮供圖
夜幕降臨,港頭燜面一條街的生意隨之火爆起來。熱騰騰的燜面出爐后,商鋪所產生的污水便及時排入管網,在發展夜色經濟的同時,有效避免了對環境的破壞。這得益於港頭鎮大真線沿線污水管網的覆蓋。
為推進控源清水,港頭鎮大力推進鎮村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利用鎮區道路改造提升的契機,新建鎮區污水管網2公裡,新增污水處理站1處,日處理量約200噸﹔投資3965萬元開展8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鋪設污水主管網30余公裡,新增污水處理設施7座,日處理量共計約1000噸,有力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提高污水管網覆蓋率和污水收集處理率。
“以前村民的環保意識不強,很多農村依然處於‘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狀態,從沒想過河水能像今天一樣清澈!”看著港頭鎮的變化,東翁村村民老王止不住地感嘆。通過全面排查水體污染、垃圾亂倒等各類水環境突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53項,實行銷號管理。主題教育期間,鎮村兩級共組織黨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63余場次,清理水塘31口、生活垃圾82.3噸,持續對轄區內環境衛生進行拉網式清理、全方位整治。
港頭鎮開展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福清市港頭鎮供圖
以水興業 催生鄉村新經濟
恆盛合作社尖椒種植基地的溫室大棚內,一條條滴灌帶將水和肥料精准送達植物根部,隻需開關閥門便能輕鬆完成灌溉。與傳統的灌溉方式相比,滴灌技術不僅大大降低了用水量和人工成本,還有良好的增產效果。
水穩定,則產業興。作為農業大鎮,福清市港頭鎮黨委堅持“以水調結構、以水定產業”的農業生產節水思路,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做好田間節水文章,走出了一條高效節水促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推行農田節水灌溉技術,使“大水漫灌”變為“精准滴灌、噴灌”,實現農作物優質高產、水資源高效利用的“雙贏”。福清市港頭鎮2023年累計建設節水灌溉耕地1700余畝,其中滴灌1200余畝、噴灌500余畝,逆轉了農民“靠天吃飯”的困境。規模化種植低耗水的胡蘿卜、尖椒等特色作物,產量達1.2萬噸,港頭鎮后園村更是憑借尖椒產業榮獲福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恆盛合作社尖椒種植基地。福清市港頭鎮供圖
除了“智慧種地”,另一頭的陳庫村后紅自然村利用節水高效的“智慧養殖”體系,同樣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作為港頭鎮畜禽養殖場整治后唯一保留的養豬企業,在鎮黨委“黨建帶企建”模式的推動下,福建閩禾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大力實施技改升級,打造智能化高樓養殖和循環農業經濟產業園,投資3000萬元,打造花園式樓房養豬用地100畝,無害化處理及有機肥料堆車間加工用地20畝,生態種植用地1160畝。
“相比傳統平房養豬,樓房養豬可節約用地90%以上,節約用水70%以上。”養殖場負責人介紹。此外,通過實行樓層單獨管理,引進現代化智能喂料系統,還能夠大大提高效率、擴大規模、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和爆發瘟疫的風險。
原有生豬養殖模式下,飼養生豬產生的糞便和污水處理將花較大成本處理。通過循環農業、智慧農業等高科技術的運用,能夠對現有養殖場廢物進行循環有效的利用,將豬糞經過環保深度處理成有機肥,沼液直接服務於紅心火龍果、檸檬等特色果園種植基地,構建綠色有機的立體循環產業鏈。同時,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將處理消毒后的污水用於沖洗豬圈,實現畜牧養殖業向節水化、清潔化、生態化的轉變。
以水為媒,一批批特色產業、新興業態拔節生長,催生著美麗鄉村新經濟。眼下,西蘆村恆盛蔬菜園、后園村千畝尖椒基地、陳庫村火龍果基地等優質規模農業項目做大做強,集農業觀光、鄉村休閑、旅游度假、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東翁洋農旅融合項目有序推進,港頭鄉賢館、燜面文化展示館、閩王后裔聚居地、佔陽八扇厝等“一村一景”文化品牌不斷擦亮……
以水潤心 融出和美新鄉村
河道沿線,瀝青馬路平整,兩側景觀綠化提升、基礎設施齊全,沿途村庄依山傍水,坐落有序。目之所及皆是人水和諧、生態宜居的美麗景象。
在港頭,鎮村面貌煥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精神文明創建蔚然成風,村裡的“大事”“小事”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我們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動員黨員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中主動作為,回應群眾訴求,以辦好民生實事彰顯主題教育實效。”福清市港頭鎮組織委員高清雲說。通過健全多部門聯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今年以來鎮村兩級調處矛盾糾紛450起,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化解在一線,群眾滿意度大大提升。
污水管網項目建設期間,鎮村兩級組建3支黨員志願隊伍,通過拉家常、勸說等方式,成功調解污水管網矛盾糾紛25起,架起人與水之間的幸福橋。
同時,發動志願隊在全鎮范圍內持續開展節水措施宣傳,讓缺乏節水意識的村民充分了解到水資源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行動中來,推動全鎮形成節水護水的美麗鄉村新風尚。
“現在水清了、岸綠了、魚來了,在河邊遛彎、健身成為出門放鬆的好方式。”漫步在沁塘村水稻公園步道,悠閑散步的老人、沿河跑步的年輕人、追逐嬉戲的孩童與清新扑鼻的稻香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2024年,港頭鎮還將推動總投資260萬元的光輝村-東光村高干渠生態休閑步道建設工程項目,同時擬投入1800余萬元,對總長6公裡的沁塘湖及華北河流域、總長4.2公裡的佔陽河、總長2.5公裡的東翁洋進行綜合治理,建設生態護岸並配套休閑健身步道,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幸福家園。
沁塘村水稻公園。福清市港頭鎮供圖
眼下,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這既是“畫卷”,也是港頭鎮寫好“水文章”的滿意“答卷”。“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鞏固提升河長制工作成效,推動一個個治水工程、民生項目落地見效,並持續創新探索‘微網格’環境治理模式,讓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志願者等落格落責,覆蓋到全域治水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使建設美麗鄉村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穩更實。”福清市港頭鎮黨委書記鄭鋒如是說。(陳夢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