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放權40周年
高揚雲帆立潮頭 福建企業家譜寫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新篇章
1984年,福建55位企業負責人聯合署名的“鬆綁”放權呼吁信,吹響了國有企業改革的號角。擊鼓催征,揚帆奮進,福建企業家不斷譜寫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今年是“鬆綁”放權4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企業家回信10周年、親自擘畫新福建宏偉藍圖10周年。新起點上如何弘揚“鬆綁”放權精神,再度演繹新的精彩?福建上下凝聚共識,振奮精神再出發。
向“新”,優化產業體系
近日,三鋼成功開發出JSB2、JSB3磨球鋼,實現了由優鋼向特鋼的重大突破。
“這些年,三鋼遇到不少坎坷。但在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我們都通過創新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走出逆境、完成蛻變。”三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黎立璋說。
成立於1958年的三明鋼鐵廠,是參與呼吁“鬆綁”放權的55家企業之一,早前產品以螺紋鋼和普通線材為主,被戲稱為“面條+褲腰帶”。
由於產能過剩,三鋼一度嚴重虧損。危機時刻,三鋼發力推進改革創新:試行國有、民營和核心員工持股,集團主業實現了整體上市。2017年,三鋼實現了扭虧,如今在鋼鐵主業之外,化工新材、商貿流通、文旅康養、金屬制品、環保資源、建安維修等六大產業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是2021年8月才誕生的年輕企業。
“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型都是建立在資源有限、要素有限的前提下,但數字經濟要素是一個無限大的新經濟,其發展模式甚是獨特。”省大數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鐘軍說。
如何將碎片化的數據市場集結成為統一的大市場?大數據集團創建了大數據海盛科技園、東湖科技園、金山科技園等三個不同定位和功能的數據園區,作為推動福建數據產業化的“承載平台”和“孵化基地”。
“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把改革向縱深推進”,“鬆綁”放權的鼓與呼,帶來了國企改革的熱潮。而其推動的改革,邊界已遠遠突破了這一范疇。
晴天“擼起袖子”,雨天“挽起褲腿”,夜晚“挑燈前行”,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干部群眾正是憑著這種精神特質,將一個相對落后的省份,變成了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對外交往密切的有福之地。
當前,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省人民直面挑戰,接續發揚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開拓創新精神,攻堅克難的勁頭更足,化危為機、應變求變的意識更強。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產業體系升級發展。福建緊扣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推動企業“老樹發新芽”,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超前謀劃產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著眼於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動能新優勢不斷聚集增強。
2023年,省國資委所出資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424.65億元,佔37.52%,比2022年提高7.73個百分點﹔18家企業進入“2023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00強”名單﹔新設“擬培育主業”,涵蓋現代物流、新能源、醫療健康等18個產業類型。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全面推進,福建省將以更大力度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才,厚植創新土壤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樹立“以貢獻論英雄”的創新評價導向,遵循職位能上能下、人才能進能出等原則﹔堅持工藝和研發創新並舉,讓工人和研發人員擺脫“身份焦慮”……
從瀕臨倒閉的國營小廠發展成為全球重要光學鏡頭制造商,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全球首創大口徑大視場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成為“神舟”“嫦娥”等國家重大航天探測器的“眼睛”。公司還聯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和福建師范大學,加快中高軌道空間碎片探測技術攻關,相關產品將用於國家光電陣建設中。
教育業務覆蓋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觸達200萬間教室,惠及超1.5億用戶,民營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網龍的海外教育業務,已在去年成功完成分拆,並於美國紐約証交所上市。
網龍副董事長梁念堅表示,在以AI為代表的科技新格局之下,網龍正逐步明晰戰略目標:通過科技賦能和互聯網的邊際效應,找到教育普惠的最終路徑,讓全球更多人受益。
拓產業創新之路,離不開科技創新之“進”。
去年底,《關於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通知》以省政府名義印發實施。成果轉化、平台建設、企業研發、機制創新和人才育引五個方面20條具體政策和措施(簡稱福建“科創20條”),旨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省份。
基礎研究薄弱、高層次創新人才匱乏,長期困擾福建。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福建省將探索建立重點產業高端人才舉薦制度,健全“以才引才”機制,大力引進能突破福建省行業共性技術瓶頸和引領產業發展變革的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一人一策”方式給予綜合支持。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核心關鍵。根據福建“科創20條”,福建省將在高校院所全面推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重點解決改革過程中發現的“不好轉、不敢轉”等管理方面問題,著力免除科研機構和人員的后顧之憂。
科技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倍增器。2023年,全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同比增長30%,其中民營企業佔90%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一批關鍵技術在民營企業的不懈努力下實現重大突破,如第三代CTP麒麟電池相繼發布,汽車玻璃關鍵成型工藝、玻璃天線等技術全國領先,白羽肉雞種源打破國外壟斷等。
更優,打造營商高地
3月22日,廈門海天碼頭。
巨大的機械吊臂穩穩升起,“絲路海運”全新研發的全國首批智能集裝箱正式啟用。這意味著,今后通過“絲路海運”智能集裝箱與“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台的結合,貨主和物流服務企業可以實時了解集裝箱的陸海聯運軌跡和業務動態進程。
“絲路海運”智能集裝箱的啟用,是福建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去年,福建省獲批“離港確認”模式試點,推廣“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准入”等新型通關模式,口岸通關效率持續好於全國、領先沿海省市,打造良好口岸營商環境。
弄潮兒向濤頭立。世世代代與大海打交道的福建人,面對經濟發展的浪潮不僅乘風破浪,而且弄潮造勢,激揚搏擊奮進的澎湃春潮。
3月19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平潭共同舉辦福建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座談會。會議指出,下一步將支持福建省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新征程上,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亮點舉措接二連三,過去一年——
福建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和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營商環境指標總體優於上一年,同口徑監測事項中,75%事項同比有所提升或繼續保持高水平,平均提升幅度22%。
建設“易企辦”,掌上企業服務專區,圍繞融資服務、科技創新、政策兌現開展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精准提供資金、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的營商環境優化服務。
省發改委持續完善營商環境數字化監測督導機制和民營企業家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搭建全省統一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泉州市推廣“政策找企”線上平台和惠企政策直達兌現平台,實施營商環境創新突破“八大專項行動”。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福建省聚焦激發體制機制性因素活力,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為企業成長壯大釋放陽光雨露般的政策紅利。全省廣大市場主體雨后春筍般萌發壯大,數量從2012年底140萬戶增長至2023年底的756萬戶,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
又踏層峰望眼開,高揚雲帆立潮頭。深化拓展“三爭”行動,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全省上下把改革創新進行到底的信心更強、勁頭更足。(記者 方金春 鄭璜 林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