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生態農業精耕細作,綠色管控增產增效

這家合作社的田更“綠”了(春耕進行時)

記者 付 文
2024年03月27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月22日6點,晨曦微露,記者來到福建福州市長樂區的江田村。一陣“突突突”的聲音穿過薄霧、遙遙傳來——農機手鄭勇駕駛旋耕機正在整地。

“這塊地剛收完土豆,翻耕3遍之后蓄水‘溶田’,旱地就變成水田,為接下來的水稻種植做好准備。”利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穎介紹,合作社流轉了2300多畝土地,通過水旱輪作不僅能實現水稻、再生稻、土豆的“兩年五熟”,還能顯著減少水稻種植中的病虫害。

陳穎2014年返鄉接手父親創辦的合作社,10年來從“新農民”變成“老把式”,合作社也置辦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等各種農業機械30多套,還建起大型農機庫、物聯網冷藏庫、水稻溫室育秧中心。

安排完這邊的整地任務,陳穎又去往隔壁地塊,和社員一起回收地膜。“從2021年開始,我們種地用的都是加厚地膜,雖然成本比一般地膜高出1/3,但回收時不易破碎,節省了人工費用。”陳穎說。

記者在此遇見長樂區農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程偉,他照常來合作社進行農技指導。“對使用加厚地膜、可降解膜的種糧大戶,每畝地分別補助30元、60元,基本能夠彌補增加的成本。”王程偉說,加厚地膜幾乎無殘留﹔而普通地膜殘留在土壤中,不僅造成環境污染,還會破壞土壤結構,阻礙作物扎根、影響通氣進而降低產量。

“最近天氣晴好,我們正搶抓農時開展春耕。”陳穎走在田埂上,不時蹲下來查看土壤墒情。“那根‘電線杆’,是剛剛檢修過的太陽能病虫害測報燈。”指著遠處,陳穎介紹,測報燈既降低了人工監測的勞動強度,監測效果也更准確可靠。

走進育秧溫室,兩名社員正在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我們使用的是‘亮盾’,這是一種綠色防控農藥,能夠顯著減少種子病害。”陳穎介紹,當地農業農村局、植保站不定期發布病虫害預防信息,及時提醒農戶針對性開展病虫防治。“通過開展綠色管控,僅水稻一種作物,就比傳統種植防控方法少噴藥2次,每畝地節本增收大約256元。”陳穎說。

和用藥觀念一起轉變的,還有施肥思路。“原來,大家沒有施用有機肥的意識,全用化肥。肥料年年不少用,產量卻年年下降,種出來的土豆光長葉子不長果。”陳穎說,合作社從2016年開始施用商品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讓肥力更持久,“比如一畝土豆,單次肥料成本增加兩三百塊錢,但施用次數少,增產2000多斤,能增收2200多塊錢。”

記者從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全省春耕生產進展順利,正從南到北有序進行。截至3月20日,福建“溶田”111.6萬畝,泉州、漳州已陸續開始插秧。今年春耕,福建加快落實病虫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綠色田管措施,推廣應用現代植保機械、高效低毒農藥和綠肥種植、商品有機肥替代等方式,進一步減少化學農藥和肥料使用量。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7日 第 03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