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心醫院成功完成一例急性肺動脈栓塞手術

因為腰部酸痛不適,70歲的楊奶奶在家躺了一個月,幾乎沒怎麼下床活動,結果越躺越不舒服,出現氣喘、胸悶的症狀,漸漸地連睡覺都沒法平躺,疲乏無力,稍一活動就大汗淋漓,也開始焦躁不安。家人連忙將老太太送往當地醫院,初步診斷為肺動脈栓塞,隨著老人病情惡化,當晚就被緊急轉入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醫院)急診。
經急診血管造影檢查,楊奶奶的雙側肺動脈主干、肺葉及節段分支都有血栓形成,確診為急性肺動脈栓塞。“這是一種隱蔽性強、容易漏診誤診、致死率高的疾病。患者長期久臥,腿部靜脈內的血液容易淤積、凝固形成血栓。起身活動時,血栓受到腿部肌肉擠壓,很可能脫落‘亂跑’,隨血液到達肺動脈時,易堵住血管形成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難。”廈心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庄暉介紹,“急性肺栓塞十分凶險,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急性右心衰,甚至猝死,死亡率10%。楊奶奶入院時雖然生命體征指標看上去不算嚴重,但其實已經潛藏危機。”
廈心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庄暉率團隊手術中。廈心醫院供圖
廈心醫院血管外科迅速為患者組織手術,由於病情危重,經評估決定為老人進行人工心肺(ECMO)支持下的微創肺動脈取栓術。術中還特別調整了ECMO的使用方法,為患者大幅節省了醫療費用。歷經1個多小時,庄暉從患者肺動脈內抽出大量新舊血栓,手術順利完成,ECMO也同期順利撤除,楊奶奶終於能暢快呼吸。
急性肺動脈栓塞若沒有規范診治,易變成慢性血栓性肺動脈高壓,影響正常生活,甚至死亡。作為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廈心醫院一直緊跟國際肺動脈栓塞的先進治療技術與理念,在急、慢性肺動脈栓塞治療方面有豐富經驗,多次完成人工心肺(ECMO)支持下的危重肺動脈栓塞治療,還參與研發肺動脈取栓創新器械,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急性肺動脈栓塞如何預防?庄暉強調,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久坐,靜坐一段時間后應起身活動一下,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多飲水,降低血液粘稠度。長期臥床的病人及老年人要注意按摩及活動下肢或使用彈力襪,防止血栓形成。如果在久坐、久臥后突然出現明顯的胸悶、氣促、心慌、心悸、頭暈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