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莆田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海淨水美促豐收(美麗中國)

記者 王崟欣
2024年04月17日17: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福建省莆田市三灣環繞,海洋資源豐富。近年來,當地以南日島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為契機,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通過升級養殖設施,倡導環境友好型養殖物種,發展生態立體養殖模式,實現了海洋生態保護和產業綠色發展雙贏。

 

蔚藍海面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鮑魚養殖戶駱金順拉起一籠南日鮑,喜悅挂在臉上。

鮑魚的生長對水質要求很高。在南日島東岱灣,駱金順養了20多年鮑魚。20多年裡,他見証了這片海域生態環境的變化,也經歷過鮑魚品質隨環境變化的起落。“早年間,隻顧規模,不計后果,眼看著養殖區一年年擴大,最后超負荷養殖,不僅水質下降,鮑魚品質也跟著遭殃。”駱金順回憶。

2018年起,莆田市啟動海洋環境生態整治。通過建設南日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實施海上養殖設施轉型升級,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引進生態友好型養殖品種,推動漁業發展綠色轉型。

科學規劃空間布局,升級養殖設施

海域面積2800平方公裡,秀嶼區海洋資源豐富,全區近1/10的人口從事漁業相關工作。

在南日海洋集團副總經理陳亞威的印象裡,南日島過去也曾出現養殖無序、無度的情況。“航道堵塞,漁船難行,海區腥臭味明顯,偶爾還會出現水質富營養化導致的赤潮等現象。”陳亞威說,“環境一差,海產品難免遭殃,一旦發生赤潮,對海產品的影響不堪設想。”

2020年,莆田市進一步啟動海上養殖轉型升級整治,引導海上養殖向生態、綠色方向發展。

整治的第一步,就是科學規劃空間布局。秀嶼區根據海域實際情況,將海域劃分為養殖區、限養區和禁養區。在養殖區和限養區,養殖戶按一定密度,依規進行漁業養殖﹔在禁養區內,禁止開展養殖活動。與此同時,實施漁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海上養殖空間,調整網箱漁排布局,降低養殖密度﹔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布局深遠海養殖,在外海區增加藻類養殖面積,深化養殖尾水治理。

藻類養殖區、魚類養殖區、鮑養殖區和深水網箱區……南日島東岱灣海域的養殖區被進一步細分,各養殖品類一目了然。站在養殖漁排上放眼望去,航道暢通、海水潔淨、海面規整。再細看漁排,原先的傳統泡沫浮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環保型塑膠浮球。

與養殖區域規劃一同進行的,還有養殖設施的升級改造。“我們引導養殖戶改造升級養殖設施,將傳統老舊漁排改為環保型塑膠漁排,將傳統泡沫浮球改造為環保型塑膠浮球。”秀嶼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嚴志洪介紹,目前,秀嶼區已升級改造完成漁排2.5萬口、浮球4.5萬畝。

環境好了,海產品品質也在提升。“我們家的鮑魚鮮爽可口,銷路很好。”駱金順說。

立足長遠,推廣環境友好型養殖物種

據統計,以生蚝、海帶、龍須菜為主的藻類和雙殼貝類,佔秀嶼區養殖品種的90%。這背后,其實是當地發展生態養殖的長遠考量。

“藻類和雙殼貝類的生長過程中,不需要採取投餌等方式。”嚴志洪解釋,不僅如此,一些藻類和貝類還能調節水質,改善海洋環境。

在興化灣海域,一根根浮筏上,吊養的生蚝已有手掌大小,一排排龍須菜正進入收割期,這裡是林蚝(福建)水產有限公司的生態養殖基地。

“共同守護,讓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好生態又進一步賦能了我們的發展。”該公司總經理林新華介紹,生態養殖基地採用環保型筏式浮球吊養模式,長出來的生蚝個頭更大、顏色更白、肉質更緊實,單價比網箱養殖的生蚝高出近30%。

2022年5月,一筆20多萬元的碳匯交易額成了林蚝公司的額外收益。原來,經專業測算,林蚝公司近3年養殖生蚝所產生的海洋漁業碳匯達10840噸。這筆海洋漁業碳匯被一家企業購買,成為我國較早開展雙殼貝類碳匯交易的項目。

提升品質,發展生態立體養殖

南日島上的幾方海水池塘,緊挨海岸。池塘邊,工人們正在清洗剛從池塘裡撈出的梭子蟹。

“雖然海水池塘養殖不直接在海上進行操作,但由於養殖進水、排水與大海直連,如果不保証水質,仍然會對海水帶來不小影響。”嚴志洪介紹。

池塘現場負責人劉建成領著記者走近池塘,“別看池塘普通,裡面可大有文章。”他介紹,池塘採用生態立體養殖模式,對“魚—貝—蝦—蟹”進行混養,貝類在沙子底層,梭子蟹在沙子表層,蝦在池水中下層,魚類在池水中上層。“一口池塘就是一個小小的生態圈,池塘內,魚蝦產生的廢料供給其他生物,貝類則能淨化水質。”劉建成道出其中秘訣。

“養殖密度不到以前的一半,效益卻更好了。”劉建成干了一輩子養殖,從前養殖對蝦,追求的是高密度養殖,如今不追求產量,更注重品質了。“原先,養殖密度過高,蝦容易得白斑病。如今,病蝦被梭子蟹吃掉,遏制了傳染。生物防治,效果更好!”劉建成說。

“保護海洋生態,就是守護藍色糧倉。發展生態養殖,不僅保護了海洋生態,也為漁民帶來收益。”秀嶼區委書記張伯鬆說。

除推廣生態立體養殖模式之外,針對目前秀嶼區內陸地上仍存在少量高密度養殖的情況,秀嶼區採取了三格式尾水處理加生物淨化的方式。嚴志洪介紹,尾水經過一級級沉澱后,通過吊養雙殼貝類和藻類進行進一步生物淨化,確保排進海洋的水能夠達標。

2023年,秀嶼區水產品總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08%。2023年,秀嶼區近岸海域國省控監測點位一、二類水質比例為98%,在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的全省春夏季近岸海域水質排名中位列第一。2023年,莆田市近岸海域一、二類優良水質比例為96.2%。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7日 第 14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